Remove ads
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松花江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歌曲之一,由張寒暉作曲作詞。歌曲描述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被日軍佔領後東北居民的苦況和收復失地的盼望。
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軍不抵抗退出東北後,東北淪陷。東北軍後被調至陝西、甘肅一帶圍剿紅軍。與此同時,大量東北流亡學生也聚集到西安。在東北軍士兵和東北流亡學生中,醞釀着思念淪陷的故土,思念家鄉父老的情緒,以及抗日救亡,打回東北去的思想。1936年5月,陝西省立西安二中的教師張寒暉創作了這首歌曲,歌曲在西安廣泛傳唱,後傳唱於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成為經典的抗日救亡歌曲。
關於這首歌曲的曲調,張寒暉曾經說「我把北方『娘們』在墳上哭丈夫、哭兒子的那種哭聲變成《松花江上》的曲調了」。
1964年在北京公演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將《松花江上》的歌詞略為改動,將「爹娘啊,爹娘啊,什麼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改為「同胞啊,同胞啊,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我家鄉」。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我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流浪!
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
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麼時候,
才能歡聚一堂?
1967年,中國著名鋼琴家、作曲家崔世光以歌曲《松花江上》為素材改編創作一首同名鋼琴獨奏曲,樂曲結構採用了比較常見的帶再現的復二部曲式,包括七小節引子、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和尾聲等部分[1]。
電影《悲情城市》裡,寬榮一些當老師、記者的朋友在九份小酒樓演唱此曲(流亡三部曲)。
電視劇《一把青》裡,墨婷的老師在課堂上教唱該曲。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