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馬克(德語:ⓘ),在統一前後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也被稱作東部馬克(ⓘ),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的官方貨幣。ISO 4217貨幣編碼為DDM。輔幣單位為芬尼,1馬克=100芬尼。1948年到1964年官方名稱為「德國馬克」(Deutsche Mark),1964年到1967年名稱為德意志共和國國家銀行馬克(Mark der Deutschen Notenbank),而1968年到1990年則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馬克」(Mark der DDR)。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馬克 | |||||
---|---|---|---|---|---|
Mark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德文) | |||||
| |||||
標準代碼 | |||||
ISO代碼 | DDM | ||||
使用地區 | |||||
使用地 | 德國蘇占區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 ||||
發行歷史 | |||||
始發時間 | 1948年7月24日 | ||||
之前貨幣 | 帝國馬克 | ||||
廢止時間 | 1990年7月1日 1990年7月30日 (50芬尼以下的硬幣) | ||||
之後貨幣 | 德國馬克 | ||||
貨幣單位 | |||||
1 |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馬克 | ||||
1/100 | 芬尼 | ||||
貨幣符號 | M | ||||
芬尼 | pf | ||||
發行面額 | |||||
硬幣 | |||||
- 常用: | 1 芬尼, 5 芬尼, 10 芬尼, 20 芬尼, 50 芬尼, 1 馬克, 2 馬克, 5 馬克 | ||||
- 少用: | 10 馬克, 20 馬克 | ||||
紙幣 | 5 馬克, 10 馬克, 20 馬克, 50 馬克, 100 馬克 | ||||
發行製造 | |||||
中央銀行 | 東德國家銀行 | ||||
貨幣估值 | |||||
匯率掛鈎 | 西德馬克 = (1 東德馬克 - 1 西德馬克) | ||||
此信息框顯示的是該貨幣被廢止前的最後狀態。 |
歷史
1948年7月20日起,帝國馬克在西方占領區被廢止,並且由德意志聯邦銀行發行並引入了新的西德馬克。但是大量在西方占領區失去價值的帝國馬克被帶往仍然可以法定流通的蘇聯占領區。這使得在蘇占區引發了一場突然的通貨膨脹,所有的私人手中的現金一夜之間就大筆貶值。而在1948年6月23日起,每人能兌換最多70帝國馬克,該等帝國馬克鈔票由蘇聯占領區當局貼上補丁標記,但鈔票持有人仍可驗證其法定來源,因而眾所稱為「膠粘馬克」(Klebemark)。 而在1948年7月24日起,開始發行全新的紙幣,官方名叫德國馬克或者德國馬克紙幣。
-
1948年版膠黏紙幣-是一種在原先1942年版本的馬克鈔票上貼上補丁的過渡期紙幣
-
1948年初版東德2馬克紙鈔,為東德第一代發行的正式紙鈔
1957年10月13日, 政府決定以「閃電行動(Aktion Blitz)」更換貨幣,發行了新的5、10、20、50和100馬克的鈔票,它們有新的配色和水印。超過300馬克的現金必須進行登記並且存入專用賬戶。從前一年起,新的鑄幣也已經進入流通。
隨着1968年和1974年東德憲法的修正,東德政府進一步背離原先統一的目標,並將許多事物由之前的「德意志……(Deutsch…)」改而命名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der DDR)」。因此他們也將德國馬克的名稱改為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馬克」,「德意志中央銀行」改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家銀行」。
由當時位於東柏林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的所謂的東部馬克(Ost-Mark,主要是西德人的說法),直到1964年時仍被民主德國官方稱為「德國馬克」。在貨幣兌換的背景下,出現了「德意志國家銀行馬克」(Mark der Deutschen Notenbank,MDN)的名稱。新的鈔票與硬幣又自1967年12月12日起替換掉流通中的德意志國家銀行馬克,成為新的流通貨幣。「民主德國馬克」(Mark der DDR)一般被通俗的簡稱為「馬克」,為了區分於西部的德國馬克,它也被稱為「東德馬克」(Ostmark)。然而許多硬幣上的標記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是「德國馬克」。這些硬幣在之後逐漸被替換為具有統一「馬克」標識的硬幣。
從長期發行的郵票面額上也可以觀察到東德貨幣名稱的改變:
-
1963 德國馬克(DM)
-
1965 德意志國家銀行馬克(MDN)
-
1969 民主德國馬克(M)
在柏林牆倒塌後,自由市場上出現了黑市匯率,最初的匯率達到20:1。自1990年1月2日起,東德公民有機會在東德國家銀行開設所謂的外匯賬戶以換取西德馬克。因此,從年初開始,官方自由匯率為5:1,任何人都可以在兌換所出示有效的個人身份證件後進行兌換。在東德國家銀行的分支機構中,直到1990年6月30日,無限制地按照這個匯率(5:1)進行雙向兌換。從此,兩種貨幣的紙幣都可以自由通過德國境內的邊界。
同時,在黑市上,匯率穩定在8:1左右。這樣,尤其是那些來自非法渠道或未繳稅的收入的資金被用於兌換。
自1990年7月1日起,賬戶持有人享有以下特殊規定:
非東德公民的所有賬戶持有人可以按3:1的比率進行兌換
東德公民的所有賬戶持有人可以按2:1的比率進行兌換
此外,他們還可以按1:1的比率兌換以下免稅額度:
14歲及以下兒童:2000馬克(貨幣聯合日為基準日)
15至59歲人員:4000馬克
60歲以上人員:6000馬克
工資、養老金和租金、電費等日常開銷的調整按1:1進行。對於所有取消國家補貼的商品,價格都大幅上漲。
隨着貨幣聯合,1990年7月1日起,東德馬克被西德馬克取代,成為在東德的法定貨幣。由於一開始沒有足夠的硬幣供應,東德50芬尼以下的硬幣在一個過渡期內(直到1991年6月30日)在東德領土或新聯邦州繼續使用。
硬幣
- A – 柏林 (1948–1990) 東德的所有紀念幣均在此鑄造。當時並無其它生產廠,部份成品並無鑄有鑄幣標識凸字。
- A – 列寧格勒鑄幣標識(Leningradskij Monetnyj Dvor) (1968年起一芬尼硬幣亦在列寧格勒造幣廠鑄造)[1]
- E – Muldenhütten (1948–1953)
面額 | 正面 | 背面 | 設計 | 成份 | 重量 | 直徑 |
---|---|---|---|---|---|---|
1芬尼 | 德勒斯登的Rudi Högner | 鋁 | 0.75克 | 17毫米 | ||
5芬尼 | 德勒斯登的Rudi Högner | 鋁 | 1.10克 | 19毫米 | ||
10芬尼 | 德勒斯登的Rudi Högner | 鋁 | 1.50克 | 21毫米 | ||
20芬尼 | 柏林的Axel Bertram | 黃銅 | 5.4克 | 22.2毫米 | ||
50芬尼 | 德勒斯登的Rudi Högner | 鋁 | 2.0克 | 23毫米 | ||
1馬克 | 德勒斯登的Rudi Högner 柏林的Axel Bertram |
鋁 | 2.5克 | 25毫米 | ||
2馬克 | 德勒斯登的Rudi Högner 柏林的Axel Bertram |
鋁 | 3.0克 | 27毫米 |
共計有123枚紀念幣,它們的面值為5、10或20馬克。他們發行於不同的場合與紀念日。它們大多使用銀、銅鎳鋅合金(即鋅白銅)或其他合金鑄造。完整的紀念幣介紹參見民主德國紀念幣列表。有一些硬幣有很高的發行量,尤其是上面所示的5馬克硬幣,所以有大量的硬幣進入流通領域,所以沒有特別的收藏價值。
1990年11月,約4500噸的硬幣被熔化來做其他物質,但是還有少量仍屬私人擁有。東德國家銀行的發行的硬幣均在東德唯一的鋁加工廠拉克維茨被融化。
紙幣
而在1948年到1964年間發行了5,10,20,50和100馬克的鈔票,還有50芬尼, 1馬克和2馬克的鈔票.
而這些紙幣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之間流通.
面值 | 正面 | 背面 | 尺寸 |
---|---|---|---|
5馬克 | 113 × 50mm | ||
5馬克的顏色是紫色,正面是托馬斯·閔採爾像,這個人是德國早期農民戰爭的領袖,而背面是收割機,這是東德政府重要宣傳農業的重要和重要性,以及工人和農民的國家(德語:Arbeiter- und Bauernstaat).
Die kleinste Banknote der Serie bildet einen der Anführer des Deutschen Bauernkrieges, Thomas Müntzer, ab. Die Banknote ist violettfarben gehalten. Die Rückseite zeigt mehrere Mähdrescher bei der Arbeit. Auf der 5-MDN-Note war statt Thomas Müntzer Alexander von Humboldt abgebildet. | |||
10馬克 | 120,5 × 53 mm | ||
10馬克的顏色是橙色,正面是克拉拉·蔡特金像,這是德國早期的共產主義者和擁護女權主義者. 而背面是一位女性工程師坐在賴因斯貝格核電站控制室中,核電站於1966年建成並投入使用
Diese Banknote ist in bräunlicher Farbe gehalten. Die Vorderseite zeigt ein Altersbildnis der deutschen Kommunistin und Frauenrechtlerin Clara Zetkin. Die Rückseite zeigt eine junge Ingenieurin an einer Schalttafel. Vorlage dafür war die Blockwarte des Kernkraftwerks Rheinsberg, das 1966 in Betrieb genommen wurde. Auf der 10-MDN-Note war statt Clara Zetkin Friedrich Schiller abgebildet. | |||
20馬克 | 128 × 56 mm | ||
20馬克的顏色是綠色,正面是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像,他是作者和思想家。而背面是幾位年輕的學生在出校門,意味着東德政府強調和注重教育。 | |||
50馬克 | 136 × 59 mm | ||
100馬克 | 145 × 62 mm | ||
100馬克的顏色是藍色,正面為普魯士經濟學家及共產主義之父卡爾·馬克思,而背面是人民議會所屬的共和國宮。 | |||
200馬克 | 152,5 × 64 mm | ||
500馬克 | 160 × 68 mm | ||
500馬克於1984年印製,正面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徽,背面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務委員會所隸屬的國務大廈 |
相關書籍
- Günter Graichen: Die Geldzeichen der DDR. 2. Auflage. transpress Verlag für Verkehrswesen, Berlin 1982.
- Rainer Gries: Die Mark der DDR. Eine Kommunikationsgeschichte der sozialistischen deutschen Währung. Erfurt 2003 (Digitalis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Kahnt, Pontzen, Schöne, Walz: Die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Mark in Ost und West. ISBN 3-924861-68-4 (Chronik von den 1940er Jahren bis zur Euro-Bargeld-Einführung, volkswirtschaftliche und währungspolitische Aspekte, Details zur Produktion der Münzen und Banknoten).
- Niklot Klüßendorf: „West「 und „Ost「. Zweierlei Währung als Element deutscher Zeitgeschichte (1948–1990). In: Mitteilungen der Österreichischen Numismatischen Gesellschaft 45, 2005, S. 123–154.
- Holger Rosenberg: Die deutschen Banknoten ab 1871, ISBN 3-924861-73-0 (so genannter Rosenberg-Katalog, Standardwerk für Sammler deutscher Banknoten, alle Banknoten abgebildet, einschließlich Probedrucke und nicht ausgegebenem Militärgeld der DDR).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