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奎(1910年1月10日—2000年7月23日),男,漢族,直隸(今河北)豐潤人,中國歷史學家,曾任山東大學教授、後調往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1][2][3][4]
生平
生於地主旺族,七歲入小學,中學畢業後,考入北大文預科,楊向奎十分折服融於顧頡剛的《古史辨》的辨識,晚年曾自述道:「我所以讀歷史,就因為看了《古史辨》」。1931年秋,楊向奎進入北大歷史系,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留本校文科研究所任助理。1936年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做研究生。
1957年調到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現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1979年倡議創辦並主編《清史論叢》。1986年,撰寫《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赴洛陽、豫西、關中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周朝建國初年的地理環境及有關問題。
晚年潛心於物理學,力除萬難,撰寫了《論時間、空間》、《熵與引力》、《未來的理論物理學:量子與熵——二進位元的數字運算式》、《關於數理邏輯中的悖論》、《人生境界論——自然空間與理性空間》等科學論著。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
學術貢獻
楊向奎在歷史學研究方面提倡文獻資料、考古發掘和民俗調查相結合。一生歷史著述等身,主要學術專著有:《西漢經學與政治》、《中國古代社會與古代思想研究》、《中國古代史論》、《清儒學案新編》、《大一統與儒家思想》、《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墨經數理研究》、《自然哲學與道德哲學》、《哲學與科學——自然哲學續編》、《繹史齋學術文集》、《經室學術文集》和《中國屯墾史》等。
觀點
楊向奎認為史學是社會科學中的基礎科學,因為它是探討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而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科學,因為它是探討自然發展規律的科學。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