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身為廣武衛指揮的父親李傑隨軍北征,卒於戰場[1]:105。李氏的嫡母(生母)為茆氏(或茅氏),兄弟李諒、李忠[1]:107。
李氏的出生年份、入宮時間不詳。洪武十七年(1384年),馬皇后的喪期結束[2]。冬十月丙寅,57歲的皇帝朱元璋「乃卜諸功臣之家惟爾李氏最貞」,故冊封李氏為淑妃[3],「攝六宮事」掌管後宮[2]。
當代學者朱希祖依據,其父李傑逝世於洪武元年,朱元璋「納孫妃年十八例之」,推測洪武十七年時,李淑妃「其年亦不過十八」[4]:31。有研究者根據冊文「乃卜諸功臣之家」的字句,認為李氏是在入宮後立被冊立為妃,並越過朱元璋早年冊立的諸妃(胡充妃、郭惠妃、達定妃、胡順妃、郭寧妃),取得類似皇后的地位。沒有史料記載李淑妃越過朱元璋諸妃的原因。後世野史記,朱元璋曾殘殺胡充妃、達定妃[5]:36。故有研究者推測朱元璋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盡屠諸妃」,並在同年冊立李淑妃[4]:30—31。而根據史料,諸妃中,僅能推定胡順妃一人死於洪武十七年的宮變。故無定論[5]:36。
現存史料中,有《椒宮舊事》記述李淑妃宮廷生活的細節[4]:31,她「性不愛酒,上為造『引口醪』,每宴飲,特設以供妃」[6]。
《明史·后妃傳》稱,冊封為淑妃不久,李淑妃即逝世,後宮交由郭寧妃掌管[2]。《勝朝彤史拾遺記》記,郭寧妃在馬皇后逝世後攝六宮事,稱皇寧妃,李淑妃亦「進為皇淑妃,攝六宮事」[7]。
解縉所撰《天潢玉牒》則記,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日(1398年6月24日)逝世,安葬於孝陵後。李淑妃於閏五月十六日自殺殉葬[8]。當代研究者「結合李傑墓神道碑、李傑追封先代碑及相關史料的記載」,以及其兄弟李諒、李忠的升遷,父祖的追贈,「可證李淑妃直至洪武末季依然健在並『攝六宮事』[1]:105。郭寧妃當是在馬皇后逝世後「攝六宮事」,李淑妃在其後「攝六宮事」[4]:31。李傑墓於洪武三十一年夏五月二十日終獲臻於公侯秩級的規制,當與李淑妃殉葬孝陵有關」[1]:105。
關於朱元璋四子朱棣生母爭議中,明朝自成祖以後,於太常寺祭祀朱元璋諸妻時,將李淑妃當作朱元璋長子朱標等首三位出生兒子生母受祭。據《南京太常寺志》記載[10]:62,李淑妃是朱元璋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棡的生母。但李淑妃不可能是明太祖長子朱標的生母,因為朱標出生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李傑神道碑記「丙申之歲(1356年),[李傑]渡江來屬,上[朱元璋]悅,使隸屬大將軍[徐達]麾下」[1]:107。時李傑二十六歲。同時,《南京太常寺志》下文中,「左二位皇妃,生楚王」等十王,實際上,楚王朱楨等十王的生母為七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