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历史学家(1918-2004)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出生於四川省榮昌縣安富鎮(現重慶市)。其父曾參加過同盟會和辛亥革命時的保路同志會。
1934年,李新考入在重慶的川東師範學校念書,一二九運動中擔任重慶學生救國聯合會主席[1]。1936年遭學校當局開除後,到萬縣民眾教育館三正埠分館任主任館員,此時期經中共黨員李成之(後更名李直)發展而加入組織。[2]
1938年初,他與李直及同學王方名、羅義淮等通過萬州日報社歐陽克明[3]的關係[4],由萬縣步行到延安[5],入陝北公學,同年(再次)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陝北公學畢業後,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任招生委員。其後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科科長、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青委書記、杞縣工委書記、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整軍小組秘書、中共中央華北局青委負責人[6]及永年縣委書記等職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李新主動請求調入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前身),協助吳玉章籌建中國人民大學,[7]歷任中國人民大學教務長、黨委副書記[8](1950年,李新曾收到鄧小平電報,請他去中共中央西南局任青委書記兼西南軍政委員會秘書長,但他婉拒鄧小平,堅持治學[9])。
1956年秋,約請幾位志同道合的學者[10]到北京[11],開始編寫《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任編書組組長,後數經波折,至1961年成書出版[12],是為當時歷史條件下中國大陸上的中國近代(1919-1949年)史研究之唯一專著。
1957年「反右運動」開始後,原已自誡守口不言,未料中國人民大學的黨組書記竟然捏造消息,發在北京市委內部刊物《黨內參考資料》上,稱人大黨委常委李新擅自召集校務委員會,讓大右派分子吳景超、李景漢參加,引起廣大群眾不滿云云。李新見此怒不可遏,立即寫成一信,欲要求更正。校長吳老(玉章)勸他冷靜,並提示一句「他們就是要你跳嘛!」李新方意識到這是「引蛇出洞」圈套,企圖誘使他「反對市委」,進而升級整肅,於是持信未發,避免了像同在人大工作的葛佩琦那樣被打成「極右派」的厄運。[13]
1960年,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秘書長。1962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任研究員、副所長。
在「文革」中身處逆境,但始終不失歷史學家的視角,保持冷靜,觀局料事,並相機向葉劍英[14]、鄧小平提出整頓建議(例如在鄧第一次復出時曾建言設立國務院政治研究室,鄧傳話表示願聞其詳,並如議實施),盡力抵制「文革」對中國造成的破壞。
1972年8月,接受周恩來和董必武布置的編寫民國史的任務,開始主編《中華民國史》[2],至1973年12月,編成《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三套(作為中華民國史研究的工具書,計有《中華民國大事記》、《中華民國人物誌》、和《中華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由中華書局出版。
「文革」後曾擔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1979年,作為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成員赴美國訪問講學[15]。自1980年起擔任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6]。
200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17]。
2008年,李新的回憶文章及遺稿經其學生陳鐵健[18]整理成書的《流逝的歲月——李新回憶錄》幾經周折終於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回憶錄與那一代的其他人寫的回憶文字頗有不同,透露出對中共歷史上種種問題的反思與批判,故而得到許多知名學者和評論家的介紹推許,2019年復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
主要代表作有[19]:
與他人合著並擔任主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