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普里莫·萊維(Primo Levi,1919年7月31日-1987年4月11日),猶太裔意大利化學家、小說家。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28日) |
普利莫·萊維被譽為意大利國寶級作家,也是二十世紀最引人關注的公共喉舌,備受索爾·貝婁、菲利普·羅斯以及卡爾維諾等文學大師的推崇。
普里莫·萊維於1919年出生於都靈一個開明的家庭,他在一個被同化的、富有教養的義大利猶太人世界裡長大。成長於法西斯時代,受到當時的《種族法》的直接影響。萊維1930年代在都靈大學攻讀化學,並最終拿到化學博士學位。1943年11月,萊維和他的朋友們成立了一個反法西斯游擊隊。法西斯士兵在12月13日那天的凌晨抓捕了他的部分隊友。1944年2月,德國黨衛軍接管了這個集中營,宣布所有的猶太人都要離開。桑得多被法西斯俘虜並試著從法西斯黨部逃走,卻被從少年感化院招募的一名15歲的兒童行刑隊隊員打穿了脖子。曾被捕並關押至奧斯維辛集中營11個月,受盡折磨,直到蘇聯紅軍在1945年解放了這座集中營,萊維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重獲自由,他是奧斯維辛倖存者,第174517號囚犯。回到都靈,另一位同是倖存者的醫師列奧納多·貝納德提,並揭露集中營如何虐待和摧毀人體的科學報告,刊在醫學期刊上。1947年,他開始在《人民之友》周刊發表有關集中營的文章。完整手稿分別給了埃伊瑙迪、 帕韋塞和金茲伯格夫人(Natalia ginzburg,1916-1991),反響極佳,可是出版社卻大多沒興趣,最後是一家小出版社草草發行,第一版滯銷,在佛羅倫薩的地下倉庫里庫存,某年水災全遭淹沒。
萊維同時也是一位化學家,他常說:「化學家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囚犯這兩種身份在我身上是如此根深蒂固。」他無法想象沒有這雙重經歷的自己。
萊維1947年出版第一部作品回憶奧斯維辛經歷的《如果這是一個人》時,卡爾維諾為他撰寫書評,熱切推介。然而,卻直至1958年的修訂版,才終獲文壇認可。從此,他的創作如源泉噴涌,涉及詩歌、小說、回憶錄等各個領域。1963年出版的《休戰》,描述從集中營得救回到意大利的經過,這部作品不僅被選入意大利語文教材,還於1997年被編為電影《劫後餘生》同時獲獎坎皮耶羅獎。1982年出版《若非此時,何時?》。1986年出版《滅頂與生還》。
1987年,由於抑鬱症,萊維從所住三樓的室內陽台墜至地面死亡。死因被驗屍官認為是自殺,死前沒有留下任何文字。同樣是奧斯維辛倖存者、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埃利·維瑟爾說:「四十年後,普里莫‧萊維死於奧斯維辛集中營。」
其在1948年出版的處女作《如果這是一個人》(Se questo è un uomo,1947,1958由埃伊瑙迪出版)即是紀錄他在集中營中的生活。此外作品還有:回憶錄《休止》(La tregua,1963)、短篇故事集《元素周期表》(Il sistema periodico,1975)、小說《猴子的憂傷》(原名La chiave a stella,1978)、小說《如果不是現在,那麼何時?》(Se non ora, quando?,1984)和散文集《滅頂與生還》(I sommersi e i salvati,1986)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