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之戰,又稱三家滅知、三家滅智,是發生於周貞定王十四年(晉出公二十年)(前455年)到十六年(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晉國四大世族大夫,智伯瑤(知伯瑤)、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之間在圍繞晉陽城(今山西省太原市)爆發的一場戰爭。最後智伯瑤被後三者圍剿而死。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3月23日) |
背景
春秋戰國之際,實力強大的智伯瑤在滅掉范氏和中行氏後擔任晉國正卿,掌握晉國政權。周貞定王十三年(晉出公十九年)(前456年),智伯在先後威逼韓康子和魏桓子割讓萬戶之邑後,又向趙襄子索要藺和皋狼兩地,趙襄子拒絕。因此智伯瑤暗中聯合韓、魏兩家計劃滅趙。[2]
趙襄子見智伯多次聯絡韓、魏而獨欠自己,料想知伯正籌劃攻打趙氏。趙襄子自知不敵,又不願獻出國寶或土地求和,臣下先後建議前往就近而且城牆堅厚的長子城和倉庫充實的邯鄲,都被趙襄子以趙家在當地缺乏民望而否決。[3]最後,趙襄子決定依父親趙簡子生前告誡[4]和謀臣張孟談建議退守晉陽城(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5][6]此時晉陽經董安于和尹鐸二人先後經營,不僅城牆厚實、倉庫充足,官署的牆垣和柱子的基礎分別是可供造箭的材料和冶銅所建,民眾亦願意與趙氏和衷共濟,於是趙軍得以固守晉陽積極備戰。[5][6]
過程
周貞定王十四年(晉出公二十年)(前455年),智伯瑤以晉侯名義率領韓康子、魏桓子出兵攻趙氏。智伯瑤與韓、魏聯軍攻晉陽三月不能下,又圍困晉陽一年有餘。周貞定王十六年(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智伯引晉水(汾水)淹灌晉陽城,水面只差六尺高度就淹沒全城。城中缺乏糧食,百姓把屋子架高來住,把鍋子吊掛起來煮飯,甚至互相交換小孩殺來吃,就算是士大夫們都飢病交加[7][8],十分危急。智伯看見水攻的成效非常好,得意地說:「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滅亡他人國土,現在我已知道了。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其時韓康子正在駕御馬車,魏桓子則坐在馬車右邊,聽聞此語非常恐慌,互作暗號,因為魏氏的安邑城、韓氏的平陽城都有可能是智伯下一個水攻的對象。[9]智伯的謀士郗疵見趙氏滅亡在即,韓康子、魏桓子二人面上卻不喜反憂,警告智伯小心兩家有反意。智伯以郗疵之言詢問二人,二人否認並反指郗疵為趙氏離間三家關係。郗疵見二人從智伯營中出來時小心望向自己後急忙離開,知道智伯向二人洩露了自己的話,不肯採信自己意見,於是藉著請求出使齊國離開晉陽。[10][11]
趙氏水困已久,雖然晉陽民眾依舊忠於趙室[12],但家臣們都開始有二心,除高赫之外對趙襄子的態度逐漸怠慢起來。[13]趙襄子眼見晉陽無法再守,打算向智伯投降,但被張孟談勸阻,並說服趙襄子派遣自己出城說服韓、魏兩家倒戈。[14]於是張孟談暗中與韓康子、魏桓子見面說:「我聽說唇亡則齒寒,智伯率領你們兩國來攻擊趙氏,趙氏快要滅亡了,但趙亡之後,就輪到你們兩位要被智伯攻伐了。」韓康子和魏桓子本來就對平日驕橫粗暴的智伯十分不滿,經張孟談勸說,決定與趙氏秘密約定日子共同起兵攻打智氏。[15]張孟談之後晉見智伯,離開時在營外遇見智氏族人智果。智果識破張孟談聯合韓、魏之謀,又見韓、魏二主神色有異,因而勸智伯小心兩家會背叛智氏,並建議若不打算殺掉魏、韓二主,則應向他們的謀臣趙葭、段規加封土地以拉攏二人游說主君守約滅趙,但智伯吝惜土地,聽不進智果意見。智果在走出智伯營帳後,改姓為輔氏並離智伯而去。[16]
張孟談見智果懷疑自己,在回城後勸趙襄子及早行動以免事敗。三月丙戌(二十三日)[1]當晚,在張孟談奉命與韓、魏兩家約好後,趙襄子派人乘夜出城殺死智氏守護堤防的官兵,打破堤防放水倒灌智氏軍營,並由韓、魏兩軍為側翼,與趙軍趁智伯軍忙於救水之際共同夾擊智氏。趙襄子親率軍隊正面進攻,大敗智伯軍並擒殺智伯瑤,趙襄子將他的頭骨拿來當飲酒之骷髏杯。[17][18][19]
影響
韓、趙、魏三家之後族滅智氏,並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唯獨放過已改姓為輔氏的智果一脈,[20][21]智氏族人智開和智寬則出奔到秦國。[22]此後晉國由韓、趙、魏三家稱霸,為日後「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注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