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星光夢裏人》(英語:The Artist)是一部2011年法國黑白浪漫愛情默片,法國導演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執導,法國演員尚·杜賈爾登和貝熱尼絲·貝喬主演。故事發生在1927年到1932年的好萊塢,講述一位走下坡路的男演員和一位正在崛起的女演員之間的故事。
星光夢裏人 The Artist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 |
監製 | 湯瑪士·朗曼 |
編劇 | 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 |
主演 | 尚·杜賈爾登 貝熱尼絲·貝喬 |
配樂 | Ludovic Bource |
攝影 | 吉雍·希夫曼 |
剪輯 | Anne-Sophie Bion Michel Hazanavicius |
製片商 | La Petite Reine ARP Sélection Studio 37 La Class Americane 法國電視三台 uMedia Jouror Productions JD Prod |
片長 | 100 分鐘 |
產地 | 法國 |
語言 | 默片 英語間幕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2011年5月15日:坎城影展 2011年10月12日 2011年11月25日 2012年2月23日[1] 2012年2月24日 2012年12月28日[2] |
發行商 | 法國華納兄弟 |
預算 | 1347萬 歐元 |
票房 | $133,432,856 |
各地片名 | |
中國大陸 | 藝術家 |
香港 | 星光夢裏人 |
臺灣 | 大藝術家 |
新加坡 | 大藝術家 |
本片口碑獲得極大的成功[3]。男主角尚·杜賈爾登獲得2011年康城影展和第69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獎,並於2012年獲得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服裝設計和最佳原創配樂五項大獎。
1927年,荷里活的當紅默片巨星喬治·華倫天(George Valentin)才華洋溢,無人不識,在一次偶然機會下邂逅了影迷柏比·米拉(Peppy Miller)。柏比熱愛表演,立志要在演藝圈創下一番成績。她在刮風影業(Kinograph Studio)當上舞蹈員。事業開始穩步上揚。並且獲得跟喬治合作的機會。
後來,有聲電影出現,柏比·米拉由藉藉無名的小配角搖身一變成為影壇新甜心偶像。反之,喬治因蔑視有聲電影,也不願在大力引進新人的刮風影業屈居人下。他離開公司後,自資酬拍自編自導自演的默片「真愛眼淚」(Tears of love)。此片跟柏比·米拉的新作「美麗焦點」(Beauty Spot)打對台。時值美國經濟大蕭條,股市崩盤,喬治損失不貲,除非電影大賣,否則喬治將會一無所有。可是觀眾都只想觀看「美麗焦點」。
本已感情不睦的喬治太太決定離婚,並趕他離家。喬治只好與侍從Clifton (James Cromwell)和小狗Uggy一起搬入小公寓中。江河日下的喬治努力維持門面,但窮途潦倒,一年發不出工資給忠心的Clifton,最後只好趕他離開並把車子送他當遣散費。為了生計,他逐漸變賣自己擁有的一切。
在看完所收藏的自己從前拍過的默片後,頹喪的喬治放火燒掉自己的電影菲林,卻引發火災。幸好Uggy找來警察救人。喬治在醫院休養的時候,由報端得知消息的柏比·米拉前來探望,發現他在暈倒前一直摟著與她合作拍攝的電影菲林不放。米拉因此向醫生要求讓他在自己的家中休養。之後米拉以自身去留要脅刮風影業老闆Zimmer由她和喬治擔當新片的男女主角,Zimmer無奈答允。
喬治醒來,發現是米拉聘用了Clifton為司機,還收購了自己所變賣的藏品,大受打擊之下,一心返回自家公寓自我了結。幸好米拉及時趕到阻止。米拉表示二人可以合作拍攝歌舞片。之後二人一起在Zimmer面前一起載歌載舞,Zimmer看過後大表讚賞,並決定為二人開拍一齣歌舞片。
導演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因仰慕許多默片時代的電影製片人,以及那些畫面所呈現的自然本態,而長年計畫拍攝一部默片作品。起初他並沒有認真下決心要拍默片,後來隨着他的間諜片OSS 117: Cairo, Nest of Spies和OSS 117: Lost in Rio在票房上的成功,使他開始認真為個人愛好做準備。影片男主角和女主角均與導演多次合作。他把故事設置為一個比較誇張的劇情,因為他認為許多默片時代的電影大多劇情都比較誇張。他還專門研究過1920年代的好萊塢和拍攝技巧。劇本花了四個月完成[5]。
製作公司為La Petite Reine 和ARP Sélection,也得到了Studio 37、法國電視三台,以及Canal+和CinéCinéma的資金支持,總成本為1347萬歐元[6]。整個劇組成員由法國和美國人員組成[5]。
本片被以下評論家、媒體列入年度十佳電影名單中:
影評人 | 所載媒體 | 名次 |
---|---|---|
Richard Corliss | 時代 | 第一[7] |
Peter Bradshaw | 衛報 | 第一[8] |
Robbie Collin | 每日電訊報 | 第一[8] |
Peter Travers | 滾石 | 第二[9] |
Elizabeth Weitzman | 紐約每日新聞 | 第二[8] |
Lisa Schwarzbaum | 娛樂周刊 | 第三[8] |
Daniel Sarath | New In Cinema | 第三[10] |
Richard T. Jameson | MSN Movies | 第四[8] |
Sean Axmaker | MSN Movies | 第五[8] |
不適用 | Empire Magazine | 第五[8] |
Marshall Fine | Hollywood & Fine | 第五[8] |
不適用 | Sight & Sound | 第五[11] |
Sasha Stone | Awards Daily | 第七[8] |
羅傑·伊伯特 | 芝加哥太陽報 | 第十[8] |
不適用 | Time Out London | 第十[8]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