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反射鏡是一種有兩面或多面鏡子組成的複合結構,這些鏡子通常互相平行或接近平行。這種結構可以在鏡子中產生無限多的虛像,以越來越小的姿態延伸至無限「遠」。[1][2]這種結構經常用單向玻璃做前面的鏡子,但不用單向玻璃也可以達成效果。在藝術作品中,畫面本身出現在畫面中,再出現在畫面中的畫面中,稱作德羅斯特效應。無限反射鏡有時會用於室內裝潢或藝術創作。[3]

Thumb
用作牆飾的經典無限反射鏡

簡介

Thumb
當站在兩面鏡子中間

一套經典而完整的無限反射鏡,一般都含有一組燈泡、LED燈或其他點光源,鑲嵌在反射鏡的整個邊緣,同時一面部分反射的單向玻璃會以極近的距離被固定在反射鏡前,彼此以互相平行的姿態對齊。當外部的觀察者看向單向玻璃面時,光會在鏡中延伸至無限,使鏡看起來像是一條極深邃的隧道。[2]如果兩面鏡子沒有精確平行,而是存在微小的夾角,那麼這條虛擬的隧道就會向鏡的某一邊彎曲並無限延伸。

無限反射鏡的效果,也可以採取別的結構實現。觀察者站在兩面互相平行的全反射鏡面中間時亦可以觀察到此現象,某些試衣間、電梯和鏡子迷宮會採取這種裝潢。[1]除了經過精心設計的裝潢外,在站在兩個互相平行且均帶有反射效果的平面間時,也能看到弱化版的無限反射,比如飾有玻璃牆的走廊或小廳。部分反射的玻璃可以產生這種現象,而在通過玻璃滲入環境的視覺噪點作用下逐漸削弱。

原理

Thumb
計算機模擬的無限鏡效果

當兩面可以將光線反射若干次——理論上是無限次——的鏡面互相平行放置時,鏡面立體錯覺便會出現。反射光在鏡中看起來正向遠處射去,因為在兩個平面間光線真的走了它看起來在鏡面中走的那麼遠。

舉例來說,在一組間距兩厘米的無限反射鏡的正中間——也就是距兩面鏡的距離都是一厘米——有一個光線衝向且垂直於里側鏡面的光源。光線從光源射出,最初走過一厘米,抵達里側鏡面。隨後第一次反射,光線經過兩厘米從里側鏡面抵達外側鏡面,此時光線走過的總路程為三厘米,而它在鏡子裡成的像看起來也走了三厘米。第二次反射光線抵達里側鏡面時,光線又走過兩厘米,總路程為五厘米,所以在鏡中看起來光線也走了五厘米。以此類推。每次成功的反射都會增加光線走過的總路程,而兩鏡間的位置變化一直在兩厘米間變換,但在鏡像中卻看起來越來越遠。[1][4]

文化影響

視覺藝術家們,尤其是當代的雕刻家,有許多都曾用無限鏡創作。草間彌生、Josiah McElheny、Ivan Navarro、Taylor Davis、和Anthony James等藝術家曾用無限鏡為他們的作品增添無限空間的視覺效果。[5]

在某些遊樂園的軌道飛車類遊樂設施,比如迪士尼過山車飛越太空山,會使用無限鏡在製作翱翔太空的效果。[來源請求]

當代古典作曲家阿沃·帕特在1978年創作了《鏡中鏡》,此曲便使用了音樂效果上的無限反射鏡。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中有一段情節,使用了類無限鏡效果。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