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疆北部

新疆北部[1]:4[2],又稱北疆[1]:4[3]北疆地區[1]:4[2],清朝時稱準部,指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北的地區。依現行行政區劃包括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克拉瑪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3]。亦有將烏魯木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歸入東疆的分法[4]

Thumb
依現行行政區劃區分的新疆南部(藍色)、新疆北部(黃色)及新疆東部(紅色)

歷史 

南疆和北疆以天山山脊線為界劃分。歷來是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處所。漢朝北疆有匈奴烏孫游牧,屬西域都護府北魏柔然烏孫悅般高車等盡有山北之地。北周時又有突厥鐵勒遷入。唐朝在此設州縣,北庭都護府駐金滿城(今吉木薩爾)。元朝時設的別失八里行尚書省

明朝時,此地為蒙古瓦剌游牧區。在15世紀,新疆南部伊斯蘭化。北疆仍由信仰藏傳佛教的蒙古人所主導。清朝時,為準噶爾汗國根據地,即所謂北准北准[5]乾隆年間,清朝滅準噶爾汗國準噶爾滅族後,甘肅、南疆的外來人口填充此地。

晚清時,俄羅斯征服中亞,清政府割讓外西北。民國時期,大量蘇聯人進入北疆伊犁等地,形成蘇聯僑民問題。至1960年代中期,發生伊塔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曾設有北疆軍區。北疆軍區、東疆軍區於1985年12月31日撤銷。漢族人口在新疆東部、中部和北部占大多數。

地理

新疆的地理特徵是「三山夾兩盆」,最北部為阿爾泰山,中部為天山,最南部為崑崙山。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為準噶爾盆地,天山和崑崙山系之間為塔里木盆地。北疆地處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北疆為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年均氣溫-4~9℃,全年降水量150~200毫米以上,全年無霜期140~185天。四季分明。

新疆北部土地總面積為39×104km²。其中,荒漠景觀面積為12×104km²,占全區域的32%。非荒漠景觀面積為27×104km²,占全區域的68%,宏觀生態相對穩定[1]:6。受區域降水量差異的影響,宏觀生態優於新疆南部[1]:8

沙漠綠洲水體三種主要景觀類型中,新疆北部阿爾泰山南坡、伊犁盆地沙漠化呈降低趨勢。天然綠洲呈減少趨勢,綠洲生態局部劣變。天然綠洲與人工綠洲面積的比例從1950年代的5:1以上下降到1:1左右[1]:4。2000年代,新疆全部87個縣級行政區中,有15個縣級行政區的荒漠面積占縣域面積50%以上,其中天山北坡東段有3個、中段1個[1]:8

行政區劃上,新疆北部包括今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克拉瑪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3]。亦有將烏魯木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歸入東疆的分法[4]

在新疆北部區域內,進一步劃出「北疆西北部」。有研究者稱為「四地五師」,即克拉瑪依市、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等4個地級行政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雙河市)、第七師胡楊河市)、第八師石河子市)、第九師第十師北屯市)5個師,共計26個縣級行政區[6]:14。有研究者劃出的「北疆西北部」包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區,以及不含烏蘇市沙灣市塔城地區[7]:10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