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第1師,全稱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一師,皖南事變後由蘇北指揮部編成,師長粟裕,政治委員劉炎,政治部主任鍾期光,下轄第1旅、第2旅、第3旅,初期為1.2萬餘人,後期為3.1萬餘人。
概述
新四軍第一師為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後的主力部隊之一。1941年2月由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編成,隨後該部征討了降日的原國民黨魯蘇皖邊游擊軍副總指揮李長江部。4月,蘇中軍區成立,第1師領導機關兼軍區機關,先後轄第1、第2、第3、第4、第5、第6軍分區和「聯抗」司令部、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9分校等。11月,葉飛任副師長。同月,進入江都、高郵、寶應地區的第6師第18旅歸第1師建制;位於江南的新四軍第6師第16旅劃歸第1師指揮。
1942年,第一師實行主力部隊地方化,陸續組建12個縣獨立團和3個海防團。3月,譚震林任政治委員,第1、第3、第18旅分別兼蘇中軍區第3、第4、第1軍分區,各旅除保留1個主力團為機動兵團外,其餘部隊編入地方獨立團,充實地方武裝。10月,粟裕兼任政治委員,第一師和第六師領導機關對內合併,統一歸粟裕統一指揮,對外番號不變。年底,第2旅移至蘇南,與第16旅合編,仍稱第16旅。1944年1月,第1師對高郵、寶應和泰縣、如皋地區的日偽軍發動進攻。3月進行車橋戰役,打通了與淮北抗日根據地的聯絡。
1944年12月27日,粟裕率第7團、特務1團、特務4團和地方幹部渡江南下,葉飛任第1師師長兼蘇中軍區司令員。1945年1月6日,粟裕率領的南下部隊在浙江長興縣槐花坎地區與第16旅會合,13日成立蘇浙軍區。4月,葉飛率第1團、特務2團、江高獨立團組成的教導旅南下會合。同時另外組建了蘇中軍區領導機關,不再由第1師兼。1945年,部隊發展到3.1萬餘人[1]。隨後改編為華中野戰軍。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