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英語:Cultural China),由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在1980年代提出的論點,由新儒家成員提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歷經批孔揚秦文化大革命等運動,在台灣、香港與美國等地的新儒家成員認為,儒家傳統在中國已經斷絕。因此主張,中國不一定是指政治上的實體,也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文化上的中國不一定只能存在中國大陸,而是存活在包括台灣、香港、東南亞、日本或是美國等地,在這些地區存活的儒家傳統,構成了文化中國。

概論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佔據中國大陸主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動了一連串文化上的運動,與傳統中國文化劃清界線,其中以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最為著名。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與之對抗,並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中國。但中華民國在國際上沒有獲得普遍承認,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取代中華民國的席位。1978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華民國逐漸邊緣化,不被認為是中國的代表。

對於這個趨勢,杜維明在1989年發表了論文〈文化中國:邊緣中心論〉(Cultural China: the Periphery as the Center[1][2],在這篇論文中,杜維明重新思考了中國人的定義,認為不應該由政治來定義中國,而是應該以文化來定義。類似於此,1993年,王賡武提出了「大中華圈」(great china),將中國大陸、台灣、港澳與東南亞視為是在同一個中華文化圈中。

2013年5月,杜維明在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再度發表演說,以〈文化中國再審視:認同問題〉(Cultural China Re-examined: The Question of Identity)為題,重新審視了他提出的文化中國命題。

註釋

參考論文

相關書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