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俄語:Молда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羅馬化:Moldavskaya Sovetskaya Sotsialisticheskaya Respublika;摩爾多瓦語:Република Советикэ Сочиалистэ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羅馬化:Republica Sovietică Socialistă Moldovenească)是蘇聯歷史上的第十四個加盟共和國,設立當時為第十三個加盟共和國,在卡累利阿-芬蘭被撤銷後為第十二個加盟共和國,簡稱摩爾達維亞,現稱摩爾多瓦。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位於東歐,南部和羅馬尼亞接壤,北部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相鄰。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Молда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Република Советикэ Сочиалистэ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 | |||||||||||||||
---|---|---|---|---|---|---|---|---|---|---|---|---|---|---|---|
1940年—1991年 | |||||||||||||||
格言:Пролетарь дин тоате цэриле, уници-вэ!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 |||||||||||||||
國歌: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歌 | |||||||||||||||
首都 | 基希訥烏 | ||||||||||||||
常用語言 | 俄語 摩爾多瓦語 | ||||||||||||||
政府 | 社會主義國家 | ||||||||||||||
歷史 | |||||||||||||||
• 蘇聯加盟共和國 | 1940年8月2日 | ||||||||||||||
• 蘇聯解體 | 1991年12月25日 | ||||||||||||||
面積 | |||||||||||||||
1989年 | 33,843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89年 | 4337600 | ||||||||||||||
| |||||||||||||||
今屬於 | 摩爾多瓦 德涅斯特河沿岸 |
摩爾多瓦歷史 |
本條目是摩爾多瓦系列的一部份 |
近代
|
蘇聯時期
|
1991年至今
|
摩爾多瓦主題 |
摩爾多瓦在歷史上屬於羅馬尼亞領土的一部分。1812年,俄羅斯帝國占領摩爾多瓦部分領土,即比薩拉比亞地區。1859年1月,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合併組成羅馬尼亞。1878年,南比薩拉比亞再次被俄國兼併。十月革命後,比薩拉比亞於1918年1月宣布獨立,成立摩爾多瓦民主共和國,3月與羅馬尼亞合併。
1924年蘇聯在烏克蘭境內的德涅斯特河與南布格河之間建立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1939年8月蘇聯與德國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附加議定書將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劃為蘇聯勢力範圍。1940年6月法國被德國占領後,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迫使羅馬尼亞割讓了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地區,1940年6月28日蘇聯出兵占領。1940年8月2日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撤銷,原自治共和國最西邊的6個區與比薩拉比亞6個完整的縣和3個小部分的縣組建成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德戰爭期間,德國將這一地區歸還了羅馬尼亞,1944年,蘇聯重新占領摩爾達維亞,恢復蘇維埃政權。
1990年6月23日,摩爾達維亞最高蘇維埃按羅馬尼亞語發音將國名改為「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0年9月2日,位於摩爾多瓦東部邊境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單方面宣布脫離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自稱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但未得到蘇聯政府和摩爾多瓦政府的承認。1991年5月23日,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摩爾多瓦共和國」。1991年8月27日,摩爾多瓦宣布獨立。1991年12月21日,摩爾多瓦加入獨立國家聯合體。1993年8月5日,摩爾多瓦議會否決摩爾多瓦加入獨聯體的決定。1994年4月8日,議會重新批准摩爾多瓦加入獨聯體。
在蘇聯時期,摩爾達維亞雖然進行過部分的工業化,不過,經濟上仍然主要依靠農業。雖然僅占有前蘇聯的不到0.2%的領土面積,但是摩爾達維亞的農業輸出幾乎占蘇聯的2.5%(其中酒類輸出占40%左右)。它也是煙草和釀酒用葡萄的大宗生產國,並且是葵花子和甜菜的主要生產地。
民族 | 1941 | 1959 | 1970 | 1979 | 1989 | |||||
---|---|---|---|---|---|---|---|---|---|---|
摩爾多瓦人 | 1,620,800 | 68.8% | 1,886,566 | 65.4% | 2,303,916 | 64.6% | 2,525,687 | 63.9% | 2,794,749 | 64.5% |
羅馬尼亞人 | 1,663 | 0.06% | 1,581 | 1,657 | 2,477 | 0.06% | ||||
烏克蘭人 | 261 200 | 11.1% | 420,820 | 14.6% | 506,560 | 14.2% | 560,679 | 14.2% | 600,366 | 13.8% |
俄羅斯人 | 158,100 | 6.7% | 292,930 | 10.2% | 414,444 | 11.6% | 505,730 | 12.8% | 562,069 | 13.0% |
猶太人 | 95,107 | 3.2% | 98,072 | 2.7% | 80,127 | 2.0% | 65,672 | 1.5% | ||
加告茲人 | 115,700 | 4.9% | 95,856 | 3.3% | 124,902 | 3.5% | 138,000 | 3.5% | 153,458 | 3.5% |
保加利亞人 | 177,700 | 7.5% | 61,652 | 2.1% | 73,776 | 2.1% | 80,665 | 2.0% | 88,419 | 2.0% |
羅姆人 | 7,265 | 0.2% | 9,235 | 0.2% | 10,666 | 0.3% | 11,571 | 0.3% | ||
其他少數民族 | 23,200 | 1.0% | 22,618 | 0.8% | 43,768 | 1.1% | 48,202 | 1.2% | 56,579 | 1.3%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