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壞指使物體失去原來使用效能的過程。[1]:1255.對物理對象的損壞是「它們破裂的漸進物理過程」[2]:1.,這包括會削弱結構的機械應力,無論應力對結構的削弱是否明顯。[2]:ix.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5年1月19日) |
物理損壞
所有物理損壞都始於原子層面,並伴隨着化學鍵的移動或斷裂,因此任何物體物理損壞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受力材料中化學鍵的彈性。即使化學鍵沒有完全斷裂,只是發生位移而形成材料濃度和擴散的不穩定區域,這些區域也更容易在後續發生斷裂,從而造成損壞。[2]:1.外力對材料的影響取決於材料的相對彈性和塑性;如果材料傾向於彈性,那麼其質地的變化是可逆的,能夠從潛在的損傷中恢復過來。然而,如果材料傾向於塑性,那麼這種變化就是永久性的,每一次這樣的變化都會增加材料出現裂紋或缺陷的可能性。[2]:2–3.
儘管所有原子層面的損傷都表現為化學鍵斷裂,但宏觀層面上損傷的表現形式則取決於材料,可能包括斷裂和變形,以及一些不可見的結構弱化。[2]:4.
當部分物體損壞時,可能可以維護該物體,從而將其恢復到原始狀態或者提升到新狀態,使其得以正常功能。物體的損壞既可能出於故意,也可能出於偶然。作為降低物體意義的方式之一,故意損壞物體或建築物的行為可能具有重大社會意義。被破壞的事物本身可能具有各種意義,但在它遭受故意損壞的情況下,該行為的直接動機將會在此物的意義中占據主導地位。[3]
經濟受損
各種商品和服務已經其供應所依賴的因素(例如物理對象/系統和無形特徵)受到的損失計入其價格,尤其是保險成本這一部分中。[4]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