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巴洛克时期法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讓-菲利普·拉莫(法語:Jean-Philippe Rameau,1683年9月25日—1764年9月12日)是法國偉大的巴洛克作曲家、音樂理論家。他是繼盧利之後最偉大的法國歌劇作曲家,不但是當時法國樂壇的領軍人物,還是和聲理論的重要奠基人。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1年11月17日) |
拉莫1683年出生於法國第戎,與德國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亨德爾和格奧爾格·菲利普·泰勒曼生活在同一時代。拉莫的父親是第戎的一位管風琴家,母親克洛迪娜·德瑪迪娜庫特來自熱梅奧克斯附近一個貴族家庭。讓-菲利普·拉莫是他們的第七的孩子。幼年時他被送往戈德朗斯的耶穌會學院學習法律,然而拉莫真正喜愛的是音樂和作曲。
拉莫18歲那年,他的父親終於同意他從事音樂,並且將他送往意大利,他在米蘭逗留了幾個月。1709年,拉莫重回第戎,並且繼任了父親在巴黎聖母院的工作。1722年前往巴黎,並在那裡定居。1726年,與瑪麗·路易絲·芒戈(Marie-Louise Mangot)結婚,在妻子的哥哥幫助下,拉莫的音樂在帕爾馬宮廷得以聞名。1736年,拉莫成為了耶穌會修士。
拉莫在和聲理論方面的貢獻很大,在自然音響體系的基礎上創立了現代和聲體系和古典轉調的程序。作為一名偉大音樂理論家,他著有《和聲學》(1722年)和《音樂理論的新體系》(1726年),但是他最大的願望卻是舞台創作。
拉莫的第一部歌劇《希波呂托斯與阿里奇埃》於1733年10月1日公演。那年他已經年過半百。此後,拉莫的歌劇創作一發而不可收。1735年,創作了歌劇芭蕾《殷勤的印第安人》。1737年,歌劇《雙子星卡斯托與波呂克斯》問世,這部作品被公認為是拉莫的歌劇代表作。 以後又陸續寫了《赫伯的節日》和《達耳達諾斯》(1739)《納瓦爾公主》(1745)等,這些都是拉莫最出色的歌劇。1745年他被任命為王家室內樂作曲家(Compositeur de la Musique de la Chambre)。拉莫於1764年被封為貴族,同年在巴黎去世,終年80歲,葬於他所在教區的聖·厄斯塔什教堂。
法國巴洛克時期宮廷作曲家呂利的舞台作品和拉莫的舞台作品有着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他們都十分注重宣敘調的朗誦性以及對節奏精確細膩地處理,宣敘調和詠嘆調之間沒有十分鮮明的對比,講究龐大華麗的舞蹈場面,追求音樂對自然的模仿等。但拉莫更多地插入了舞曲的片斷,豐富了由呂利所創立的法國歌劇(「抒情悲劇」)的音樂內涵,增強了劇中曲調、和聲、配器的表現力。
當時法國圍繞着拉莫的舞台作品發生過「拉莫派」和「呂利派」之爭。爭論的焦點圍繞着拉莫歌劇音樂的新風格。拉莫派的人中有國王路易十五和他的情婦蓬巴杜夫人以及伏爾泰。他們讚賞拉莫的音樂具有「驚人的技巧」。但呂利派的讓-雅克·盧梭批評拉莫,說他的歌劇枯燥乏味,背離了法國歌劇的優秀傳統,遠遠比不上意大利喜歌劇。
第一部(1706) 第二部(1724) - e小調組曲 D大調組曲 C大調小步舞曲 第三部(1726/27) - a小調組曲 g小調組曲
c小調組曲 G大調組曲 A大調組曲 降B大調組曲 d小調組曲
參考論文: 拉莫遺失的歌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