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多萬·卡拉季奇(塞爾維亞語:Радован Караџић;拉丁字母:Radovan Karadžić,又譯卡拉迪奇,1945年6月19日—)生於南斯拉夫黑山共和國的佩特尼察,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政治人物、詩人、精神病學家,曾任塞族共和國第一任總統(1992年-1996年)。
此條目可參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6年3月25日) |
由1995年開始,他被國際法庭戰爭罪行法庭通緝。法庭指控他涉及種族滅絕和戰爭罪行,包括1992至1995年圍攻薩拉熱窩時屠殺11,000人、1995年在斯雷布雷尼察屠殺8,000名穆斯林[1]。
在逃期間卡拉季奇化名德拉甘·達比奇在民間行醫。2008年7月21日,卡拉季奇在貝爾格萊德被捕。7月30日被引渡至海牙受審。
2016年3月24日,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裁定卡拉季奇在波士尼亞戰爭中犯下反人類罪,罪行包括謀殺和迫害等,判處卡拉季奇40年監禁[2]。7月22日,卡拉季奇對判決提出上訴。國際刑事法庭餘留機制於2019年3月20日駁回此上訴,並判處其終身監禁[3]。
1945年6月9日,拉多萬·卡拉季奇出生於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黑山一個叫佩特尼察的小村莊。[4] 他的父親武科(Vuko,1912–1987)[5][6]是當地的一名鞋匠,而他的母親約萬卡(Jovanka,1922–2005)則是來自普列夫利亞的一名農民,她在1943年同她的父親結婚,那年她20歲。[7][4] 卡拉季奇曾聲稱,他同塞爾維亞語言學改良家吳克·斯蒂凡諾維奇·卡拉季奇有血緣關係,但無人可以證實。[8] 而二戰期間,他的父親是南斯拉夫王國政府軍的一名成員,在他小的時候,他的父親一直被共產黨政府關押。[9] 1960年,他搬到薩拉熱窩以在薩拉熱窩大學學習精神病學。
1970年,他在丹麥奈斯特韋茲醫院實習,隨後又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10][11]返回南斯拉夫後,他開始在薩拉熱窩的科索沃醫院工作。[12]他也是個詩人,受到過塞爾維亞作家多布里察·喬西奇的影響,而後者也鼓勵他從政。他曾在一場演講上說,布爾什維克主義很糟,但民族主義更差。[13]
畢業後,卡拉季奇開始在科索沃醫院精神病科工作。有證據顯示,他為了牟利,曾經給他人提供過假病歷和藥品。而這些人大多是想要早些退休的護理人員和想逃避刑罰的罪犯。[14]1983年,他開始在貝爾格萊德郊區沃日多瓦茨的一家醫院工作。在那裡他試圖夥同莫姆契洛克·克拉伊什尼克,當地一位礦山老闆,騙取一筆農業發展基金,好在波黑滑雪勝地帕萊附近建別墅。[14]不過在1984年11月1日,這兩個人因詐騙被捕,關了11個月後,他們的朋友尼古拉·科列維奇(Nikola Koljević)才把他們保釋出來。[13][14]由於缺乏證據,卡拉季奇的審判被推遲。直到1985年9月26日,法院才宣布卡拉季奇因犯有詐騙和挪用公款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不過到宣判時卡拉季奇已經被抓1年了,他也沒有服完剩下的刑期。[15]
在後來的南斯拉夫聯盟總統多布里察·喬西奇和克羅地亞塞族領袖約萬·拉什科維奇的鼓勵下,卡拉季奇於1989年在波黑參與創建了塞族民主黨。這個黨派致力於團結波黑塞族社會。在波黑和克羅地亞獨立時,該黨也曾同克羅地亞塞族一道阻止塞族聚居區同南斯拉夫脫離。
1991年,塞族民主黨開始在全波黑劃分塞族自治。1991年10月15日,在波斯尼亞議會舉行獨立公投後。他們於1991年10月24日在巴尼亞盧卡另行組建了一個代表全體波黑塞族的塞族議會。接下來的一個月,在波黑塞族進行的公民投票中,支持「不脫離南斯拉夫」的一派以壓倒性優勢取得勝利。1991年12月塞族民主黨高層擬定了一份名為《新形勢下波黑塞族組織及活動》的秘密報告。報告中詳細闡述了他們占領波黑境內所有塞族自治區的計劃。[16]
1992年1月9日,波黑塞族議會宣布塞族共和國成立。1992年1月8日,塞族共和國憲法出台,其中稱波黑境內所有的塞爾維亞人自治區以及賽族聚居區均為塞族共和國領土。部分在二戰前是塞族聚居地,而二戰期間塞族人口因屠殺而減少的地區也在其中。憲法中也規定塞族共和國是南斯拉夫聯盟的一部分。1992年2月29日和3月1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舉行獨立公投。許多塞族人拒絕參加這次公投,參與投票的人以支持獨立的波斯尼亞人和克羅地亞人居多。[17]
1992年4月6日和7日,歐洲共同體和美國先後承認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獨立。 [18][19]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承認波黑。[20]1992年5月13日,在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解體之後,卡拉季奇在帕萊被選為塞族共和國總統。根據憲法規定,他有指揮塞族共和國軍以及任免軍官的權力。上任後,卡拉季奇曾三次赴聯合國總部就波黑未來展開談判。[21] 1995年8月4日,克羅地亞軍隊開始向克羅地亞中部的塞爾維亞克拉依那共和國大舉進攻。同時,卡拉季奇宣布解除總指揮拉特科·姆拉迪奇將軍的職位並由他本人接任。表面上,卡拉季奇是因為姆拉迪奇丟掉了波斯尼亞西部兩個重要的城鎮而懲罰姆拉迪奇的。實際上,卡拉季奇是想顯示他對指揮體系的調整。不過,姆拉迪奇將軍不願乖乖離開,支持他的波黑塞族平民和士兵也表示不滿。對此,卡拉季奇將姆拉迪奇說成瘋子,但最後他還是被迫恢復姆拉迪奇的職位。[22]
卡拉季奇因就任塞族共和國總統和武裝部隊總司令期間,針對波黑非塞族平民犯下多個戰爭罪行而遭到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法庭的指控。有鑑於他的指揮官身份,他要為超過7500名穆斯林的死亡負責。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法庭因卡拉季奇的以下行為作出指控:
1995年,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法庭對卡拉季奇和姆拉迪奇進行起訴。罪行如下
美國政府懸賞500萬美元緝拿這兩名罪犯。[26]
1993年,卡拉季奇在訪問聯合國總部期間就接到了傳票。不過美國政府沒有在他於1995年訪問聯合國期間成功抓到他。[27]
有傳言稱,美國政府根據代頓協定對卡拉季奇提供了保護。不過,這並不妨礙卡拉季奇長達接近十年之久的逃亡令他在波黑塞族間的聲望越來越高。 [28][29]
在逃亡期間,卡拉季奇得到了包括Bosko Radonjich在內數人的幫助。2001年,數百名卡拉季奇支持者曾在卡拉季奇的家鄉舉行集會支持卡拉季奇。[30]2003年3月,卡拉季奇的母親約萬卡公開勸說卡拉季奇投降。[31]
英國官員稱,相較於通過軍事手段,在政治上向巴爾幹國家政府施壓更可能將卡拉季奇以及其他嫌犯抓獲歸案。[32]
2004年5月,聯合國得知,一名向前南刑庭提供有關卡拉季奇消息的嫌犯的兄弟在塞族共和國警方發動的一起突襲行動中遭到誤殺。聯合國方面認為,策劃者是想堵住那名嫌犯的嘴。[33]
2005年,波黑塞族領袖公開敦促卡拉季奇投降,他表示卡拉季奇的在逃會阻礙波斯尼亞和塞爾維亞兩國在政治和經濟上的發展。在五月份一次失敗的突襲過後,北約士兵於2005年7月7日逮捕了拉多萬·卡拉季奇的兒子亞歷山大。不過他們在10天後釋放了亞歷山大。[34]7月28日。卡拉季奇的妻子呼籲她的丈夫投降。[35]
BBC報道稱,2005年有人在福查附近蘇捷斯卡國家公園邊界上看到過卡拉季奇,報道中評論,西方國家情報機關知道卡拉季奇和姆拉迪奇在哪裡,可英美兩國政府為了避免傷亡不對他們採取抓捕行動。[36]
1999年起,[37]卡拉季奇將自己偽裝成了一個「新紀元醫藥專家」在民間行醫。他名片上印着的假名是「D.D. David」,開頭的字母縮寫明顯是「Dragan Dabić」的縮寫。也有官員說,卡拉季奇有時會使用「Dr. Dragan David Dabić」這個名字。[38][39][40]他曾在數百人面前演講,以宣傳他賣的藥。在他的個人網站上,他說,他可以用「人體量子能量」治癒性病和性功能障礙。[41]據報道,2007年5月,卡拉季奇在維也納逃脫了奧地利警方的抓捕。當時他冒充成了一個叫佩塔爾·格魯馬茨的克羅地亞籍藥販子。[42]奧地利警方在一次與某個過失殺人案有關的行動中,碰到了卡拉季奇並同卡拉季奇進行了談話,但他們沒有認出卡拉季奇的真實身份。卡拉季奇持有克羅地亞護照並宣稱他是來奧地利實習的。[42]奧地利警方見他面對警察時十分冷靜,又積極配合提問,就不再深究。[43]不過這條消息真實度存疑,因為一名叫佩塔爾·格魯馬茨的醫生宣稱他曾在維也納被警察叫去談話。[44]卡拉季奇的侄子Dragan說,卡拉季奇曾以佩塔爾·格魯馬茨的名義參加一場足球賽。[45]
2008年,正以替代醫學專家身份在維也納和貝爾格萊德兩地行醫的卡拉季奇,於貝爾格萊德被捕。[46][47]7月30日,卡拉季奇被送至海牙的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在第一次審訊中,卡拉季奇對妻子說出了他的恐懼:「如果霍爾布魯克後悔之前在這個法庭上沒有人被判死刑,想要拿我開刀的話,我想知道他的手臂能不能夠到我。」[48]同時,他說,他之所以能逃亡13年之久,是因為他與霍爾布魯克達成了交易。[49]他也對美國前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萊特做出了同樣的指控。[50]Muhamed Sacirbey,當時的波斯尼亞外長宣稱,他們是在1996年7月達成這項交易的。[51]
卡拉季奇出版過數部詩集,其中大部分是在逃亡時發表的。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