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法蘭克希臘」(希臘語:Φραγκοκρατία,拉丁語:Francocratia,「法蘭克人的統治」)「拉丁希臘」(希臘語:Λατινοκρατία,拉丁語:Latinocratia,「拉丁人的統治」),或「威尼斯希臘」(希臘語:Βενετοκρατία or Ενετοκρατία,拉丁語:Venetocratia,「威尼斯人的統治」)指的是希臘歷史的一段時期。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摧毀了拜占庭帝國,此後根據十字軍與威尼斯事先擬定的瓜分條約《羅馬帝國土地的分割》,許多法國人和意大利人在拜占庭帝國原有的領土上建立起許多國家。
「拉丁希臘」與「法蘭克希臘」這兩個屬於源於東正教希臘人對法國人和意大利人的稱呼,「拉丁人」或「法蘭克人」。各地區的「法蘭克人統治」時長差別較大,因為這一地區政治局勢相當不穩定,諸國經常分裂、易手,復興的拜占庭帝國與其他希臘人政權也收復了許多原有的領土。
14-17世紀,這些政權大多被奧斯曼帝國征服,只有伊奧尼亞群島和其他一些小島直到19世紀初仍由威尼斯共和國控制。奧斯曼帝國的征服也標誌着希臘歷史新階段,「土耳其希臘」(Tourkokratia)的開始。
拉丁人政權一覽
拉丁帝國(1204-1261)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直轄色雷斯、比提尼亞等地區,是其他十字軍國家名義上的宗主。其領土不斷縮減,後幾乎只剩下君士坦丁堡,1261年,尼西亞帝國軍隊收復君士坦丁堡,重建了拜占庭帝國。
- 菲利波波利斯公國(1204-1230年之後),北色雷斯的拉丁帝國附庸,後被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征服。
- 利姆諾斯島,1207年為威尼斯的納維加約索家族(Navigajoso)戰爭,成為拉丁帝國的附庸,1278年被拜占庭帝國征服。
- 塞薩洛尼基王國(1205-1224年),占有馬其頓與色薩利,其短暫存在期間,基本都在與保加利亞第二帝國戰鬥,最終被伊庇魯斯專制國征服。
- 薩洛納伯國(1205-1410年),以薩洛納(今阿姆菲薩)為中心,最初是塞薩洛尼基王國的附庸,後來附屬於亞該亞。14世紀,先後由加泰羅尼亞傭兵團、納瓦拉傭兵團統治,1403年被賣給醫院騎士團,1410年被奧斯曼帝國征服。
- 波多尼察侯國(1204-1414年),與薩洛納一樣,最初是塞薩洛尼基王國的附庸,後來則附屬於亞該亞,1355年,威尼斯的吉奧爾吉家族(Giorgi) 奪取政權,1414年被奧斯曼帝國征服。
- 亞該亞親王國(1205-1432年),占有摩里亞(伯羅奔尼撒半島),迅速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並在拉丁帝國滅亡後仍然繁榮。其主要敵手是拜占庭帝國的摩里亞專制國,最終被後者征服。也對阿爾戈斯與瑙普利亞領地(1205-1388年)行使宗主權。
- 雅典公國(1205-1458年),以底比斯和雅典為首都,占有阿提卡、維奧蒂亞以及色薩利南部部分地區。1311年,公國被加泰羅尼亞傭兵團征服,1388年,又落入佛羅倫薩的阿奇亞奧里家族手中,1456年被奧斯曼帝國征服。
- 群島公國(又名納克索斯公國)(1207-1579年), 為威尼斯的薩努多(Sanudo)家族建立,統治基克拉澤斯群島的大部分,1383年落入克里斯波家族(Crispo)手中,1537年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1579年被徹底吞併。
- 內格羅蓬特三主國(1205-1470年),統治內格羅蓬特島(優卑亞島),原本是塞薩洛尼基王國的附庸,後成為亞該亞親王國的附庸。該國由三個男爵領地(Terziere,三分區)組成,後又分裂為六個領地(sestieri,六分區),由幾個來自倫巴第的騎士統治。領土的分裂使得威尼斯共和國在島上的勢力不斷增強,1390年時,威尼斯已直接控制全島,並統治至1470年被奧斯曼帝國征服。
熱那亞共和國在第四次十字軍後本想占領科孚島和克里特島,但被威尼斯共和國阻撓。直到14世紀,巴列奧略王朝時期的拜占庭帝國逐漸走向滅亡,許多熱那亞貴族與弱小的拜占庭皇帝達成協議,在東北愛琴海建立了統治。
威尼斯共和國在希臘逐漸占領了許多地區,構成其「海外領地」的一份,其中大部分都逐漸被奧斯曼帝國占領,但其中幾個據點直到1797年共和國本身滅亡時仍屬於威尼斯,
- 干地亞王國(克里特島)(1211-1669年)[1],經與熱那亞人的戰爭奪取,堪稱威尼斯共和國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威尼斯統治期間,島上的希臘人數次起義但都不成功,最後於克里特戰爭中被奧斯曼帝國征服[2]。
- 科孚島(1207-1214年及1386-1797年),第四次十字軍後不久自熱那亞統治者手中奪取,不久後被伊庇魯斯專制國占領,1258年被西西里王國征服,1386年威尼斯出兵占領,其統治持續到1797年共和國本身滅亡。
- 萊夫卡斯島(1684-1797年), 原本是凱法利尼亞與扎金索斯行宮伯國的一部分,1479年被奧斯曼帝國征服,1684年被威尼斯奪回。
- 扎金索斯島(1479-1797年),原本是凱法利尼亞與扎金索斯行宮伯國的一部分,1479年被威尼斯占領,直到1797年共和國滅亡。
- 凱法利尼亞島與伊薩基島(1500-1797年),原本是凱法利尼亞與扎金索斯行宮伯國的一部分,1479年被奧斯曼帝國征服,1500年12月被威尼斯征服,控制兩島直到1797年威尼斯共和國滅亡,後由英國控制[3]。
- 蒂諾斯島與米科諾斯島,原本由威尼斯人吉西家族(Ghisi)家族統治,1390年其君主將國家贈送給威尼斯政府[4],兩島分別於1715、1718年被奧斯曼帝國征服。
- 伯羅奔尼撒與希臘大陸的許多沿岸堡壘:
- 莫頓(今邁索尼)和科龍(今科羅尼),1207年威尼斯出兵占領,並在1209年的《薩皮恩扎條約》中得到確認[5],1500年8月被奧斯曼帝國征服[6]。
- 羅馬的那波里(今納夫普利翁),1388年購買阿爾戈斯與瑙普利亞領地後獲得[7],1540年被奧斯曼帝國征服[8]。
- 阿爾戈斯,1388年購買阿爾戈斯與瑙普利亞領地後獲得,但被摩里亞專制國(屬拜占庭帝國)占領,1394年6月被威尼斯奪回[7],1462年被奧斯曼帝國征服[9]。
- 雅典,1394年自公爵內里一世的繼承人手中購買,1402-1403年被其私生子安東尼奧一世奪走,1405年,威尼斯與之達成條約,承認了他占有雅典的事實[10]。
- 帕爾加,伊庇魯斯海岸的港口城鎮,1401年威尼斯購得,管理上附屬於科孚島,即使在1797年威尼斯共和國滅亡後也是如此,最終英國於1819年將其割與阿里帕夏[4]。
- 勒班陀(納夫帕克托斯),埃托利亞的港口,1390年短暫被威尼斯艦隊占領,1394年其居民提出讓威尼斯接管城市,但被拒絕。1407年,其阿爾巴尼亞人統治者保羅·什帕塔(Paul Spata)賣給威尼斯[11][12],1540年被奧斯曼帝國征服[8]。
- 帕特雷,1408-1413年及1417-1419年曾被拉丁禮帕特雷宗主教以每年1千杜卡特的價格租給威尼斯,因為後者不想讓土耳其人或拜占庭人控制該城[13][14]。
- 北斯波拉澤斯群島(斯基亞索斯島、斯科派洛斯島、阿洛尼索斯島),本為拜占庭帝國領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後被威尼斯占領,1538年被巴巴羅薩·海雷丁征服。
- 莫奈姆瓦夏,一個拜占庭據點,君士坦丁堡陷落後仍未被奧斯曼帝國占領,1460年接受了威尼斯統治,1540年被奧斯曼帝國征服[15]。
- 沃尼察,位於伊庇魯斯海岸,1684年被威尼斯征服,一直統治到1797年共和國滅亡。
- 普雷韋扎,位於伊庇魯斯海岸,摩里亞戰爭(1684-1699年)期間曾被威尼斯征服,1717年威尼斯再次占領該城,一直統治到1797年共和國滅亡。
- 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時稱摩里亞)在1680年代的摩里亞戰爭中被威尼斯征服,並以「摩里亞王國」的形式成為威尼斯殖民地,1715年再度被奧斯曼帝國征服。
圖集
威尼斯領地(直到1797年)
-
威尼斯共和國的「海外領地 (Stato da Màr)」
-
干地亞王國地圖
-
威尼斯人控制的內格羅蓬特(哈爾基斯)
-
勒班陀(納夫帕克托斯)的堡壘
參見
- 中東天主教會
- 希臘東正教大事年表 (1204年-1453年)
- 塞浦路斯王國
腳註
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