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毛澤東發起的政治宣傳運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批林批孔運動是1974年1月18日-6月,經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批准,在文化大革命中發起的一次批判中共中央副主席(排名1)林彪和孔子2人為主題的政治運動。
林彪因主張設立國家主席與毛澤東決裂,後來在1971年9月13日的九一三事件中死亡。
1973年7月4日,毛澤東指出:「尊孔反法,國民黨也是一樣啊!林彪也是啊!」9月,毛澤東在會見外賓時說:「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歷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1]
1974年1月18日,毛澤東批准其夫人江青、中共中央副主席(排名第二)王洪文的要求,轉發江青主持選編的《林彪與孔孟之道》,批林批孔運動展開。此役名義上是思想運動,實則亦深具政治內容。江青在「批林」、「批孔」口號後面加上「批『周公』」,並提出「(中共)第十一次路線鬥爭」的說法(後被毛澤東否決),意圖將運動方向指向批判周恩來。[2]:479-501頁 與此同時,姚文元、江青等人發動了「批「黑畫」運動」,矛頭同樣指向周恩來[3][4]。
當時中國大陸各地的孔廟及相關文物古跡原已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5],此番變本加厲,又有許多與批孔相關的書籍出版,導致儒家思想方面的學術發展受到很大阻礙。例如,當時學者、中山大學教授王季思由於拒絕批判儒家學說,而被視為「反動學術權威」,遭到殘酷迫害[6]。
1974年7月1日,由於運動影響社會生產力,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抓革命、促生產的通知》。這個通知下達以後,各地的批林批孔群眾運動基本偃旗息鼓。然而全國上下對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產生的質疑已經愈加廣泛深刻,難以平復。此後,隨着社會生產的持續低落與人民更加困窘的生活,毛澤東為維護其「文化大革命」而發動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及其他運動均遭到疲憊的群眾厭惡和消極應對,其後因毛澤東之死而得以收場。
自1970年開始推行工農兵學員推薦制以來,「走後門」問題日漸嚴重。1972年5月1日,中共中央下發《關於杜絕高等學校招生工作中「走後門」現象的通知》,《通知》指出:
當前值得認真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各地招生工作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走後門」現象,有些地區和單位情況比較嚴重。據反映,有少數幹部,利用職權,違反規定,採取私留名額,內定名單,指名選送,授意錄取,甚至用請客送禮、弄虛作假等不正當手段,將自己、親屬和老上級的子女送進高等學校。
1974年1月18日,《人民日報》報道了南京大學政治系工農兵學員、幹部子弟鍾志民拒絕父母「走後門」的安排,要求退學一事。「批走後門」迅速與「批林批孔」聯繫在一起,上升為「批林批孔批走後門」。1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江青點名指責葉劍英「走後門」,同日葉劍英向毛澤東寫信。2月15日,毛澤東回複葉劍英:「劍英同志:此事甚大,從支部到北京牽涉幾百萬人。開後門來的也有好人,從前門來的也有壞人。批林批孔,又夾着走後門,有可能沖淡批林批孔。小謝(謝靜宜)、遲群講話有缺點,不宜向下發。我的意見如此。」2月20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提出「走後門」問題應該放到運動後期妥善處理。
此章節需要擴充:正面評價、中性評價、負面評價 |
1974年6月16日,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在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50週年校慶發表訓詞《黃埔精神與革命大業的再推進》,批判批林批孔運動:「共匪畏懼中華民族文化集大成的孔子,敢於悍然『批孔揚秦』,自炫其浮於暴秦百倍之惡,而攻孔子萬世師表之聖。我們尤其可以斷言:今天不是毛賊將打倒孔子,而是毛賊終必為我民族聖哲孔子的精神所誅殛!所以我們今天的不動如山,正是為的明天的動如火發!」[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