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戴爾·卡內基(英語:Dale Carnegie,1888年11月24日—1955年11月1日),美國作家和演講者,他寫了一些與人際關係教育有關的書籍。他於1936年出版了以社交技巧為主題的著作《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1912年,其創立卡內基訓練(Dale Carnegie Training),該機構教導人們人際溝通及如何處理壓力。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3年11月25日) |
他出生時的真正姓氏其實是"Carnagey",但約在1922年前後,他將之改為讀音相近的"Carnegie",是取自當時的巨富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之姓。
1888年11月24日,戴爾·卡耐基誕生於密蘇里州瑪麗維爾附近的一個小市鎮,父親經營一家農場。家裡非常窮,由於營養不良,小卡內基非常瘦小,卻長着一對與頭部不很相稱的大耳朵。
卡內基就讀小學時,因為調皮搗蛋,惡作劇,有幾次差一點被退學。卡內基發現自己具有與生俱來的樂觀性格,曾向朋友傾訴:「煩惱伴隨着我的一生。」
卡內基16歲時,不得不在自家的農場裏做更多的活。每天早晨,他騎馬進城上學。放學後便急匆匆地騎馬趕回家裡,擠牛奶、修剪樹木、收拾殘湯剩飯好餵豬。
卡內基在童年時代,受到他母親很大影響。母親生性樂觀,百折不撓。一次大水災溢出河堤,把農場的所有農作物沖得不見蹤影,但是母親十分鎮靜,哼唱着歌,將家園重新收拾好。她對卡內基寄予厚望,一直鼓勵他好好讀書,希望他將來做一名傳教士,或做一名教員。
1904年,卡內基高中畢業後就讀位於沃倫斯堡的密蘇里州州立師範學院。這時,家裡已把農場賣掉,遷到學院附近。卡內基負擔不起市鎮上的生活費用,就住在家裡,每天騎馬到學校去上課。他是全校600名學生中,五、六名住不起市鎮的學生之一。他雖然得到全額獎學金,但還必須四處打工,以彌補學費的不足。
卡內基發現,學院辯論會及演說比賽非常吸引人,優勝者的名字不但廣為人知,尚且被視為學院的英雄人物。這是一個成名和成功的最好機會。但他沒有演說的天賦,參加了12次比賽,屢戰屢敗。經歷失敗後,卡內基發奮振作,重新挑戰自我。
1906年,戴爾·卡內基一篇以《童年的記憶》為題的演說,獲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說家獎。這是他第一次成功嘗試,這份講稿至今還存在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的校誌里。這次獲勝,是影響他一生的關鍵。
1908年,卡內基仍舊很貧窮,但與兩年前進入師範學院時已有天壤之別了。他成了全院的風雲人物,在各種場合的演講賽中大出風頭。全院的師生對他刮目相看;但他並不滿足於此,開始走出學院去擴大自己演講的影響力。
《人性的優點.第十三課 報復的代價太高》:「美國歷史上大概沒有第二個人像林肯那樣,被那麼多人譴責、憎恨,甚至出賣。」[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