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我愛北京天安門》是一首頌讚中華人民共和國創建者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時代歌曲。因為歌曲旋律清新、節奏活潑,只有9度音域,演唱的適應面廣,富於兒童特點,常用於兒歌。但這首歌不同於當時占據樂壇的「語錄歌」,「忠字歌」的千篇一律的進行曲、戰歌風格,在當時脫穎而出。
1970年9月這首歌發表在上海出版的《紅小兵歌曲》上,1971年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1972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北京「五一」遊園會專題文藝節目把《我愛北京天安門》搬上銀幕,隨後錄製了唱片,同年被編入國務院文藝組主編的《戰地新歌》第一輯。歌曲越唱越紅,被編成各種版本的兒童舞蹈。後來被改編成各種樣式、體裁的樂曲(如手風琴、木琴獨奏曲等)。1981年被輯入廣東花城出版社《抒情歌曲集》。
這首兒歌經反覆使用、加工而成為歌誦性抒情歌曲中的標誌性作品,進入了代表那個時代精神的經典作品的行列。美國總統里根訪華前,美國藝術團在北京演出的第一個合唱節目,就是《我愛北京天安門》。
歌詞作者是1970年小學5年級12歲學生金果臨,曲作者是上海第六玻璃廠年僅19歲的徒工金月苓。金月苓文革後(1977年)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與譚盾、陳佐湟等日後成為著名作曲家、指揮家的學生同學,畢業後任中國唱片公司上海公司音樂編輯。據1999年的報道,金月苓已創作有各類抒情歌曲二、三百首,其中一些作品獲得全國音樂比賽的各種獎項。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