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設計的第六代戰鬥機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设计的第六代战斗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4年12月26日,一架被懷疑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設計的第六代戰鬥機的技術驗證機(或原型試飛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市被觀察到進行試驗飛行[1]。由於該機編號為36011,如果該機型贏得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對於第六代戰機的競標,則其按照飛機機號排序傳統,其機型將可能被命名為「殲-36」。

事实速览 「殲-XX」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設計的第六代戰鬥機), 概觀 ...
「殲-XX」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設計的第六代戰鬥機)
概觀
類型第六代戰鬥機
技術驗證機或原型試飛機
乘員2人(推定)
首飛2024年12月26日
設計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611所)
生產成都飛機工業集團
產量1架已證實
現況試飛中
技術數據
發動機未知型號發動機x3
关闭

發展歷史

2017年10月,中國中央電視台透露中國的第六代戰機研發已經展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殲-20總工程師楊偉表示中國六代戰機的設計「將是科幻電影最大的想象都想不到」[2]。根據美國航空雜誌《航空周刊》報道,在2018年時成飛就向空軍提交了8種第六代戰鬥機的方案,其中4種已經吹過低溫風洞[3]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王海峰在2019年1月接受採訪時透露,該集團正在規劃研發一種預計到2035年能夠捍衛海空安全的戰鬥機。他提到,這款戰鬥機將包含有人與無人協同作戰、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以及改進的隱身能力和全向傳感器等關鍵技術元素。[4]

2021年10月左右,成飛公司試驗機場的衛星圖像中被發現一架被猜測是六代機的新型飛機。[5]不過這與2024年12月試飛的飛機存在外形差異。[6]

2024年12月26日,成都當地居民拍攝到一架由殲-20S伴飛的無垂直尾翼飛機進行試驗飛行的畫面,並傳至網絡。此次試驗飛行被諸多媒體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代戰鬥機技術驗證機的首飛試驗[1][4][7][8][9][10]成都飛機工業的試飛畫面流傳時,瀋陽飛機工業集團設計的第六代戰鬥機也在網絡上流傳開來。[11][12] 飛機機身可見數字「36」,因此該原型機被軍事觀察家暫稱爲「殲-36」。[13]觀察家主要將該飛機認定爲中國的第六代戰鬥機,但也有少量分析師認爲該飛機可能和前幾年中國流出的新一代戰鬥轟炸機計劃有關。[13][14][11][15]

軍事觀察家認爲,選擇12月26日是在紀念毛澤東誕辰[4][16][17][18],也有情報和言論稱,12月26日可能不是首飛,飛機可能在一段時間前就已經首飛過。[19]

中國官方對相關消息未作回應。[13][14]但是網絡上流傳的影片和圖片都沒有被刪除或受到流量控制,分析師認爲這是中國政府有意的默許對試飛的討論。[20][21][22]幾天後,四川省媒體《國防時報》的網絡帖文與東部戰區的視頻被視為對此的半官方認可[23][24]

2025年3月17日,網絡傳出原型機的第二次公開試飛,更清晰的新影像印證了很多之前的猜測,包括飛機具有三具帶後燃器的引擎,帶有DSI的機背進氣道,和機身平齊的駕駛艙艙罩,以及處於機翼兩端的雙分裂方向舵襟翼。[25][26]

設計

試飛中的原型機是一架三引擎、無尾翼、飛翼型的飛機,機身兩側是翼身融合的、類鑽石型的雙三角翼。圖片和影片顯示,和伴飛的殲-20相比,新型戰鬥機的機身很大。飛機的機頭扁且寬,兩側的前緣延伸脊綫一直延伸到機翼処。[27]在機頭的雷達罩後面,可以看到駕駛艙艙罩、在機頭兩側的光電探測窗口、側向雷達陣列面板。機頭下方是並列雙輪式的前起落架,緊隨其後的是兩側的嘉萊特進氣道。駕駛艙後面,可見一個裝有DSI的機背進氣道。進氣道通過S型進氣道為中線發動機提供進氣[7]。每個雙三角翼的後端可見五個後緣控制翼面,其中的最外側的兩個控制翼面為上下分離式的襟副翼。機身底部可以觀察到多個武器艙艙門,以及兩組前後雙輪形式的後起落架。機身的尾部沒有垂直尾翼,僅有三個引擎艙以及三個分離式尾噴口,尾噴口的下方對應著三個可動翼面。圖中還可見幾個外側的控制翼面的控制裝置由柔性蒙皮包裹。[12][13][14][19][27][28]

該機的長度在20—26米(66—85英尺)之間,翼展約爲20米(66英尺)寬,可粗略算出其機翼面積約爲190 m2(2,000 sq ft)。其最大起飛重量約爲100,000—120,000磅(45,000—54,000公斤;45—54 t)。飛機的引擎型號、排列組合方式、以及工作模式均不明。測試機的引擎可能爲渦扇-10渦扇-15的某種改型。該飛機也可能會在未來安裝其他工作模式的引擎,例如衝壓引擎或可變循環引擎,但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試驗機裝備了這類引擎。[12][19][28]根據飛機的前掠角和後掠角,可推測出飛機的構型是爲了超音速巡航飛行而優化。[12][13][14][19][28]根據其設計者王海峰,該機設計指標為使用軍用推力時可具備1.5馬赫的超音速巡航[29]飛機的主武器艙長度約爲7.6米(25英尺),能夠裝下霹靂-17超視距空對空飛彈或大型空對地飛彈,在主彈艙的旁邊還可見兩個更短的小型彈艙。[13][19][28]

整架飛機從構形設計可推測出具有典型的隱形戰機特徵,翼面角度的設計以及缺少的垂直尾翼,代表了設計師追求全向、寬頻隱形性能。機頭的多個光電、雷達面板也顯示出飛機重視多頻譜態勢感知性能。其前後掠角則重視超音速飛行,而巨大的機身則可以推算出飛機設計應是爲了長航時、大載彈量而優化。[12][13][14][19][28]

戰略影響

在2024年12月的影片和圖片流傳開後,時任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三世稱中國的新一代戰鬥機測試計劃在美國空軍的意料之中,且中國的試飛計劃不會影響正在因預算問題暫停的次世代制空權(NGAD)計劃。[30]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布萊恩·克拉克(Bryan Clark)稱,成都航空工業試飛的新型飛機將會成爲美國次世代制空權戰機的有力對手,並督促美國軍方和國會盡速恢復NGAD計劃。[31]美國空軍官員安德魯·P·亨特(Andrew P. Hunter)認爲按照當前成都工業的試飛進度,殲-36可能會比NGAD更早達成初始作戰能力[32]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司令肯尼斯·威爾斯巴赫(Kenneth Wilsbach)上將認爲成都和瀋陽工業的新型飛機均爲空優戰鬥機,並認爲美國應重啓NGAD計劃,並根據觀察情報迅速尋找對策。[33]

儘管有多端影片和多組圖片流傳,航空專家們並無法在有限的情報全面且准確得推測出新式飛機的性能和戰術用途。雖然美國空軍認爲成都工業的新型飛機為第六代戰機[33],但第六代戰機的具體標準世界各國還沒有定論,因爲沒有足夠多的樣本來定義。[19][34][35][36][37]美國空軍高層認定殲-36爲制空戰鬥機,主要用於爭奪制空權[33][38]。在飛機剛曝光時,也有其他言論稱殲-36為多用途戰機[19]截擊機[31]轟炸機[39]以及攻擊戰鬥機[31]因爲飛機擁有大機身、很大的武器艙、以及高速機翼構型,所以各種用途都可以解釋。[31]

飛機專家比爾‧史威特曼(Bill Sweetman)在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客座文章中指出,殲-36(新型戰機)可作爲一種超音速巡航於戰場上空的導彈發射平臺,同時兼備有人飛機和無人飛機空中預警指揮管制中樞。他認爲殲-36龐大的機身以及超音速飛行能力,讓其具備了以往任何一類飛機都不具備的戰術能力,因此他將殲-36的飛機類型定義爲「空中巡洋艦」(airborne cruiser)。[35][40]

英國皇家聯合研究所的高級分析師賈斯汀·布朗克(Justin Bronk)博士認爲殲-36這類大型有人駕駛飛機將爲中國和美國兩國在印太地區建立戰略優勢提供獨特價值。中美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都有有限的航空基地和補給設施,同時兩方都在對方的導彈、無人機與電子戰威脅環境內。在這種情況下,遠距離控制的忠誠僚機(collaborative combat aircraft;簡稱CCA)概念雖然能在表面上提供火力優勢,但是這類無人機對數據鏈路的依賴使得他們將在複雜電磁環境中變得不可靠。能夠長時間在戰場上空作爲管制平臺的大型飛機可以更好的控制無人機,同時人類駕駛員也可以獨立作戰。[41]

參見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