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慈母龍屬名Maiasaura,由古希臘語的μαία加上拉丁語saurus的陰性拼法,意為「好媽媽蜥蜴」)是種大型鴨嘴龍科恐龍,生存於晚白堊世坎潘期(約7670萬年前)的拉臘米迪亞[1]

事实速览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慈母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
76.7 Ma
Thumb
慈母龍骨架模型,展示於布魯塞爾自然史博物館英語Brussels Natural History Museum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
亞目: 鳥腳亞目 Ornithopoda
科: 鴨嘴龍科 Hadrosauridae
亞科: 櫛龍亞科 Saurolophinae
族: 短冠龍族 Brachylophosaurini
屬: 慈母龍屬 Maiasaura
Horner & Makela,1979
模式種
皮氏慈母龍
Maiasaura peeblesorum

Horner & Makela,1979
关闭

首批化石於1978年在美國蒙大拿州雙屋層英語Two Medicine Formation發現,包括頭骨、巢穴、蛋、胚胎以及幼體,是首次得知有明確親代養育證據的恐龍,成為其命名由來,並以此著稱。[2]目前已發現上百具慈母龍的骨骼標本。[3]

慈母龍體型中等,身長約9公尺;具有典型鴨嘴龍科的平坦喙狀嘴以及深厚的鼻部;眼睛前方有小型尖狀脊,可能用於繁殖季節,雄性之間的撞頭比賽。[4]近期的分類研究顯示慈母龍在櫛龍亞科中,可能與短冠龍最近緣,牠們一同構成短冠龍族演化支[5]

發現

1978年,業餘古生物學家Marion Brandvold與兒子David Trexler及媳婦Laurie在蒙大拿州提頓郡肖托附近的柳溪(Willow Creek)搜尋化石。期間Marion先發現了某種恐龍幼體的骨骼,次年Laurie在同地點發現了大型頭骨。[4]

因為當初發現充滿蛋殼及孵化幼體的巢穴,甚至使該遺址後來被稱作「蛋山」(Egg Mountain),也是第一次發現大型恐龍會照顧後代的證據。[4]1979年,古生物學家傑克·R·霍納與羅伯·馬凱拉(Robert Makela)命名、敘述了新屬新種皮氏慈母龍Maiasaura peeblesorum)。屬名象徵著養育親子的形象,以希臘神話中的女神邁亞代表「好母親」之意,並加上拉丁語saurus(蜥蜴)的陰性拼法saura作強調。種名紀念發現地的地主皮博斯家族(John and James Peebles)。[2]

正模標本PU 22405是個帶有部分下頜的頭骨。至少有十五個個體(包括幼體)的部分骨骼被歸入YPM 22400標本。

大量慈母龍的發現引起了學界對雙屋層的重新關注,隨後發現了更多種類的恐龍化石。[6]提頓郡的慈母龍化石出土於比雙屋層更年輕的地層,延伸其生存年代。[7]近年在加拿大老人層英語Oldman Formation也發現了慈母龍化石,進一步拓展了分布範圍。[8]

Thumb
霍納所描述的慈母龍蛋孵化重建
Thumb
幼體骨架模型
Remove ads

描述

慈母龍是二足兼四足行走的大型植食性恐龍,已知最大體長可達9公尺。具有典型鴨嘴龍科的平坦喙狀嘴以及深厚的鼻部;眼睛前方有小型尖狀脊,可能用於繁殖季節,雄性之間的撞頭比賽。[4]對骨骼壓力承受的研究顯示,四歲以下的幼體主要以雙足行走,長大後轉變為主要以四足行走。[9]

分類

慈母龍屬於鴨嘴龍科櫛龍亞科,其中又與短冠龍關係最親近,牠們一同構成短冠龍族演化支。以下演化樹取自皮耶妥·馬奎茲(Alberto Prieto-Márquez)2013年的系統發生學研究:[5]

櫛龍亞科 Saurolophinae
短冠龍族 Brachylophosaurini

加氏始無冠龍 Acristavus gagstarsoni

加拿大短冠龍 Brachylophosaurus canadensis

皮氏慈母龍 Maiasaura peeblesorum

巨型山東龍 Shantungosaurus giganteus

愛德蒙托龍屬 Edmontosaurus

帝王愛德蒙托龍 Edmontosaurus regalis

連接愛德蒙托龍 Edmontosaurus annectens

櫛龍族 Saurolophini

麥氏克貝洛斯龍 Kerberosaurus manakini

Sabinas OTU

巨原櫛龍 Prosaurolophus maximus

櫛龍屬 Saurolophus

莫氏櫛龍 Saurolophus morrisi

奧氏櫛龍 Saurolophus osborni

窄吻櫛龍 Saurolophus angustirostris

分離龍族 Kritosaurini

董氏烏拉嘎龍 Wulagasaurus dongi

納瓦霍分離龍 Kritosaurus navajovius

Big Bend UTEP OTU

寇氏獨孤龍 Secernosaurus koerneri

薩氏南似鴨龍 Willinakaqe salitralensis

鉤鼻龍屬 Gryposaurus

寬齒鉤鼻龍 Gryposaurus latidens

著名鉤鼻龍 Gryposaurus notabilis

紀念區鉤鼻龍 Gryposaurus monumentensis

古生物學

慈母龍通常群居行動,數量非常龐大,可能最多由一萬個個體組成。[4]慈母龍可能棲息於內陸環境。[10]

繁衍

Thumb
成體與幼體的巢穴化石重建

慈母龍是群居動物,並且在巢穴集中地孵化幼體。慈母龍的巢穴緊密排列,如同現代海鳥,巢穴之間的間隔約7公尺,短於成年慈母龍的身長[11]。這些巢穴以土壤構成,中間包含30到40顆蛋,以圓形或螺旋狀排列。這些蛋的大小接近鴕鳥蛋的大小[4]。慈母龍的父母將腐爛中的植被置入巢穴中,利用腐爛產生的溫度來孵化蛋,而非父母坐在巢穴中。慈母龍的幼體化石顯示幼體並非發展完全,而且不能行走。化石同時顯示慈母龍幼體的牙齒部份摩損,這意味者牠們的成年體將植物帶回巢穴中給幼體食用[4]

Thumb
巢穴模型

這些成長中的幼體,在第一年裡的體型從16吋到58吋長。這些幼體可能在一年後離開巢穴。這些成長中的幼體的頭部比例跟成年體的比例不同,幼體有較大的眼睛與較短的口鼻部。[4]

食性

2007年的研究指出慈母龍的食物包括單子葉植物木本植物腐木英語Dry rot樹皮樹葉蕨類樹枝被子植物,代表牠同時扮演覽植者英語Browsing (herbivory)刮植者英語Grazing (behaviour)的生態棲位[12][13]

兩性異形

Saitta等人的研究指出慈母龍其中一種性別比另一種體型大了約45%,但無法確定較大的是雄性還雌性[14][15]

古生態學

Thumb
慈母龍群沿河畔移動的場景描繪,如同雙屋層英語Two Medicine Formation化石床所呈現的半乾旱氣候環境,當地以火山灰層、毬果蕨類木賊為特色

慈母龍是雙屋層英語Two Medicine Formation中部層位(第四層帶)的指標性化石,年代約為7670萬年前。[1]在該層帶慈母龍與傷齒龍科傷齒龍、小型鳥腳類奔山龍奔龍科斑比盜龍暴龍科懼龍共存。[1]另一種鴨嘴龍科亞冠龍在雙屋層出土的層位比先前認為得還要低,顯示牠們至少也與慈母龍共存過一段時間。在慈母龍出土範圍內還發現另一種鴨嘴龍科寬齒鉤鼻龍,代表雙屋層中上部動物相之間的分界並不再像以前認為得那麼明確。自從慈母龍於雙屋層出現之後,當地鳥臀目物種似乎產生了大幅多樣化的現象。這份對雙屋層上半部暴露地層的分布情形進行的詳細檢驗,發現多樣化事件確實存在,而非化石保存上的偏差結果。[16]雖然過去的記載經常將慈母龍與雙屋層的角龍科野牛龍相提並論,[17][18]但實際上兩者出土的層位有所差距,慈母龍的年代相對古老許多。[19]

大眾文化

關連項目

參考來源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