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惠城區是中國廣東省惠州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是惠州市政府所在地,是惠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東部與河源市紫金縣毗鄰,南部與惠陽區、惠東縣交界,西部與東莞市相連,北部與博羅縣相鄰接壤。總面積為1410平方公里。區人民政府駐龍豐街道新聯路1號。
惠城是惠州市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古稱循州、禎州,因仙人騎鵝傳説,又得名「鵝城」。早在新石器時代,惠城已有人類活動。秦將趙佗給嶺南植入中原文明,蘇東坡、楊萬里等文人墨客曾旅居惠城,留下傳誦的詩篇和文物古蹟。
橋東街道、橋西街道、江南街道、江北街道、龍豐街道、河南岸街道、惠環街道、陳江街道、水口街道、小金口街道、汝湖鎮、三棟鎮、潼湖鎮、瀝林鎮、馬安鎮、橫瀝鎮、蘆洲鎮、潼僑鎮和惠州市林場。
惠環街道、陳江街道、潼湖鎮、瀝林鎮、潼僑鎮由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
1963年始設立惠陽專區、惠陽地區。1988年撤銷惠陽地區,分拆為四個地級市,原惠州市改稱惠城區,為新惠州市的政府所在地。
惠州與河源市地處嶺南偏遠山區,在唐宋以前,除當地的百越土著(壯族、瑤族、苗人、疍家人、畲族(又特指輋族))和奉皇命「平南」軍隊,是中原漢人甚少涉足之地。[3]據惠陽縣誌(2003)記載,至元末,今惠州所轄縣區共只9545戶45410人。[3]換句話說,每平方公里只有不到1戶5人,基本上乃蠻荒之地。[3]現在惠州與河源市600萬居民的祖先,大都是元末戰亂,明初建立衛所軍制和清初解除海禁令以後大批流入。[3]
2002年人口為92萬。據《惠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2020年惠城區常住人口為155.88萬。
惠城本地居民都是漢人。先秦時期有南越人生活在東江兩岸,之後有秦人,明代珠璣巷移民,客家移民,官話移民先後遷入。雖然處在客家地區的包圍之中,原城區居民並不認為自己是客家人,周圍的客家人也不認為他們是客家。但郊區居民和後來的新移民,有普遍的客家認同。
在改革開放前,惠城區的老城區的原居民的通用語言是惠州話,郊區的語言有鶴佬話、客家話、畲話等。1980年代後,由於大量的外地人遷入,而且以周邊的客家人為主,客家話也得以通行。雖然受廣州、香港的一些影響,但是粵語一直沒有占主導地位。由於惠州話、客家話、粵語互不相同,推普工作比較容易,普通話成為了惠城區的通用語言,這點和其他廣東老城有所不同。
惠城區各項基礎設施包括電力供應、淡水資源、通訊交通等都非常完善和豐富。惠城區的工業以外向型經濟為主,涉外企業的比重超過70%,服裝紡織、鞋帽、箱包玩具等製造業極具規模。惠城區的市區重點發展第三產業,市郊重點發展工業和農業,形成一個成熟的「雙環」經濟格局。
惠城區酒店林立,區內有惠州西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一個地處鬧市的天然湖。歷史上,惠州西湖曾和杭州西湖、潁州西湖合稱為中國的三大西湖。
歸善學宮,建於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明清兩代曾先後修建26次,是省級文明保護單位。
明城牆,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沿海盜賊猖獗,遂下令在惠州境內的平海建造城池。此城牆一直保留到現在,目前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
中山紀念堂,是廣東省三座中山紀念雀之一,始建於1937年,2007年進行過大規模復修。
汝湖鎮政府附近上廟,是1907年,同盟會成員鄧子瑜發動「七女湖起義」舊址,惠州市政府於樹立了紀念碑,碑石背面刻有七女湖起義經過[4]。
東征遺址,黃埔軍官學校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1930年建於主要戰場拱北橋西側,後被拆,1992年惠州市人民政府按原樣重建。碑座上刻有第二次東征241名陣亡烈士芳名。
鄧演達紀念園,在鄧演達故居基礎上興建,2010年9月正式開放。
惠州植物園在下角豐山興建,涵蓋紫薇山,臨近陳炯明史料館和惠州西湖,於2017年開放。
惠城區交通便利,惠深高速公路、廣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潮莞高速公路、惠澳高速公路、廣梅汕鐵路、京九鐵路和廣惠城際鐵路均貫穿全區。區內還建有惠州機場和惠州港,陸、水、空交通都非常方便。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