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復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心臟復律[1](cardioversion)又稱心律轉復[2]、心律調整、心搏復原[3],是通過電擊或藥物將異常心律(心跳過速或其他心律失常)轉化為正常心律的醫學手段。
心臟電復律(cardiac electroversion)或電擊心律轉復、心臟電擊轉復、電復律,是使用電擊的方式使心臟復律。藥物心律轉復或化學心律轉復、藥物復律,則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而不是電擊[4]。
電擊心律轉復
同步電擊心律轉復(synchronized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或同步電復律,是在心臟律動中的一個特定的時間使用特定劑量的電流電擊,以矯正活動異常的心臟電傳導系統的手段。除顫則使用特定劑量的電流在任意的時刻在電擊心臟,這是搶救由心室纖顫和無脈搏室性心動過速(pulseless V-tach)造成的心臟停跳患者的最有效的方法[5]。
當實施同步電復律時,急救人員使用電極貼片或者傳統的手握式電擊板,其上附有由鹽溶液構成的導電凝膠。理想情況下,應當使得一個電極接觸患者前胸,另一個接觸患者後背,將心臟像夾心餅乾一樣夾在中間效果最好。如果沒有這個條件,可以如圖所示,一個電極接觸患者右胸上方,另一個電極接觸患者左腹外側。使用一根電線將電極連接到心律轉復儀器上。這是一種既能讀取心律又能實施電擊的醫學儀器。該儀器會讀取患者的心律,並找出心動周期。操作人員設置能量後,由儀器執行電擊。貼片儀器會在電擊指令發出後自動讀取心律和電擊;電擊板式儀器需要醫師用力(25磅/120牛頓,相當於12公斤)按在患者皮膚上,按住電擊按鈕不放,儀器不會立刻電擊,醫師需要等待儀器分析心律一段時間,然後機器才會電擊。
電擊心律轉復時的安全措施和V-fib電擊時相同,包括所有醫護人員不能直接觸碰患者,同時確保周圍沒有暴露的氧氣流。
- 心房纖顫:雙相儀設為120至200焦耳,單相儀設為200焦耳。(雙相儀更加常見,單相儀被很多地方淘汰了)
- 心房撲動:雙相儀設為50至100焦耳,單相儀設為100焦耳。
- 室性心動過速(有脈搏 V-tach):雙相儀設為100焦耳,單相儀設為200焦耳。
- 心室纖顫或無脈室性心動過速(V-fib / 無脈搏V-tach):雙相儀設為120-200焦耳,單相儀設為360焦耳,不需同步。[6][7][8]
建議的能量和臨床情況也有關係。如果是急救和ACLS,則直接開到最大值。如果是醫院內的可控情況,則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參見
- 植入心臟除顫器 (ICD)
- 經皮起搏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