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肯納茲猶太人意第緒語אשכנזים‎),指的是源於中世紀德國萊茵蘭一帶的猶太人後裔(阿什肯納茲在近代指德國)。其中很多人自10世紀至19世紀期間,向東歐遷移,尤其是當時的波蘭立陶宛聯邦[14][15]從中世紀到20二十世紀中葉,他們普遍採用意第緒語或者斯拉夫語言作為通用語。其文化和宗教習俗受到周邊其他國家的影響。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爲歐洲的哲學、學術、文學、藝術、音樂和科學作出了重大的貢獻。[16][17][18][19]

Thumb
猶太人在中東歐的分佈(1881年)
Quick Facts 阿什肯納茲猶太人(阿什肯納茲希伯來語:יהודי אשכנז‎), 總人口 ...
Close

現在占世界猶太人的75-80%,在11世紀,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僅占全世界猶太人的3%,然而到1931年他們占有歷史最高紀錄的92%[20]。隨後的猶太人大屠殺極大地減少了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的數量, [21][22] 在大屠殺之前,其人口達1670萬。[23]現時根據不同的人口普查,其結果有所不同,但大概在1000萬[24]至1120萬[25]之間。人口統計學家塞爾吉奧·德拉·佩爾戈拉粗略計算了另外兩大猶太人分支(塞法迪猶太人米茲拉希猶太人)後得出結論,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約佔全球猶太人人口的65%—70%。[26] 亦有其他統計指出其佔比應爲75%。[27]

根據基因研究,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的父系祖先可能來自黎凡特,而母系則來自歐洲(主要是西歐和南歐)。[28][29][30][31]

在歐洲有久遠歷史的猶太群體,除了地中海一帶的,大多數屬於阿什肯納茲。最近兩個世紀來從歐洲外遷,特別是移民美國的的猶太人相當一部分來自東歐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

詞源

阿什肯納茲一詞最先源自聖經人物亞實基拿(希伯來語:אַשְׁכְּנָז‬),系挪亞衆子之一,同時亦是歌篾英語Gomer的長子。

中世紀早期,該詞逐漸被用於稱呼生活在中歐和東歐的猶太人。根據當時的傳統,人們使用歐洲各地的聖經稱呼來對應指代生活在當地的猶太人,故西班牙爲「西法拉」(《俄巴底亞書》1:20)、法國爲「撒勒法」(《列王紀》17:9)。到中世紀中期,法國拉比辣什開始用阿什肯納茲一詞指代德國(最先爲洛塔林吉亞)。當時德國萊茵蘭附近有三個猶太人重鎮詩貝亞沃姆斯美茵茲,系十分重要的猶太人社區。[32]根據部分拜占庭和敘利亞猶太人的書信,東征的十字軍亦被稱爲「阿什肯納茲人」[33]加洛林帝國治下,法國和德國的猶太人發展出緊密的聯繫,故最終該詞用於稱呼兩地的猶太人。[34]

定義

當今,在全世界範圍內沒有一個通用的猶太人定義情況下,確切的定義誰是阿什肯納茲猶太人更為困難。現行定義包括宗教、文化、族裔的幾個方式。不過隨着社會的變化,一兩代人以前還很清楚的定義也變得模糊起來。近年來在以色列,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另外有一個完全不同的含義。

宗教定義

宗教上說,家庭傳統和宗教儀式採用阿什肯納茲習俗的稱為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在中世紀,阿什肯納茲群體開始形成的時候,當時猶太教信仰的權威中心在穆斯林世界:巴格達和伊斯蘭統治下的西班牙。由於阿什肯納茲群體地理位置偏僻遠離中心,宗教傳統的發展比較獨立,他們的希伯來文發音也與其他猶太人有別。在這方面,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和塞法迪猶太人的情況類似。[35]

族裔定義

從族裔上講,阿什肯納茲是祖先可追溯到於中歐和東歐的猶太人。在大約一千年的時間裡,阿什肯納茲猶太人雖然與其他人群共處一地,卻很少移民、改信或與當地人(包括其他猶太人)通婚,故在生殖上是孤立的。人類基因學家在Y染色體和線粒體研究中,發現某些單倍體型(haplotype)在阿什肯納茲群體中概率很高[36],然而在普通歐洲人群中卻不是這樣。

從二十世紀中期開始,很多阿什肯納茲猶太人開始和其他猶太人和非猶太人通婚,也加強了其基因的複雜性。

部分觀點認為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人口在中世紀後期的大量增長與中世紀東歐的突厥國家可薩汗國改信卡拉派猶太教,以及其後可薩汗國的解體有關。但這樣的論述不受學術界認可,因為缺乏歷史上可薩汗國人口大量改信猶太教的實質證據,且現今遺傳學也確定阿什肯納茲猶太人與塞法迪猶太人、米茲拉希猶太人一樣,具有來自中東黎凡特地區的血統。在語言、文化與基因上阿什肯納茲猶太人與可薩-突厥人也沒有相似之處。[1][2]

歷史

早期歷史

傳統上認爲,猶太人是在羅馬統治期間兩次暴動(公元66-73年猶太戰爭及公元132-135年巴柯巴起義)後從巴勒斯坦移居到歐洲(戰俘或難民)。猶太戰爭之後,第二聖殿被毀,耶路撒冷近乎被抹平,羅馬皇帝哈德良在其廢墟上建立了殖民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並禁止猶太人進入城中。根據猶太歷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的記載,近10萬猶太人在第一次暴動後被帶往南歐賣作奴隸。[37]在其獲得自由後,這些早期猶太人決定繼續留在南歐。[38]兩次暴動之後,猶地亞面目全非,開啓了最先的大規模移民潮。

但亦有學者指出,事實上公元三世紀時期,就已經有證據表明有猶太人在南歐定居,例如愛琴海島嶼、希臘和意大利,這些大多是從事貿易的主動經濟移民。[39][40][41]公元63年耶路撒冷圍城戰後,羅馬共和國佔領猶地亞,很多猶太人戰俘被帶去歐洲並淪爲奴隸。這些猶太人在重獲自由後,亦紛紛直接定居在羅馬[42]。另外,公元37年大希律王在羅馬軍隊的幫助下攻下耶路撒冷,後者在返回南歐的時候可能亦帶走了一些猶太人奴隸。

很長一段時間內,猶太人都沒有資格獲得羅馬公民權,直到公元212年,卡拉卡拉決定賦予所有自由人該一特權。但直至公元363年尤利安統治之前,猶太人一直被要求繳納人頭稅。不過總體而言,在羅馬帝國後期,猶太人一般都有比較大的宗教和職業自由。公元380年基督教成爲帝國官方宗教後,猶太人開始被邊緣化。

猶太人至少早在希臘古風時期就已經在希臘定居。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將其稱爲「巴勒斯坦敘利亞人」。[43]雖然猶太人對希臘的多神教並不感興趣,但是很多富裕的猶太人對希臘人的方式趨之若鶩。[44]希臘化猶太教英語Hellenistic Judaism曾一度風行於安條克亞歷山卓,很多操希臘語的猶太人亦改信基督教。[45]

根據零星的考古證據,一些猶太人隨羅馬軍隊到達中南歐,例如匈牙利、克羅地亞等。[46]這些隨軍的猶太人之後在軍營附近一些孤懸的飛地定居,且並不與外族通婚。[47]潘諾尼亞行省的猶太人甚至達到一定規模,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社區,並建立了一座猶太公會。公元443年潘諾尼亞行省被割讓予匈人之後,羅馬軍隊撤回意大利,該地區在之後的數世紀只有稀少的記錄證明有猶太人出沒。[48]沒有證據表明在古典時期,有猶太人有在羅馬帝國以外的邊境出現過。在德國和高盧,除了帝國重鎮特里爾科隆,只有微弱的考古證據指出當地曾被猶太人造訪,並且這些僅存的發現都只能猜測這些猶太人可能僅僅是路過的商人或工匠。[49]

由於缺乏清晰的歷史記錄,目前無法得知古典時期猶太人的數量。很長一段時間,羅馬帝國內的猶太人數量都只能借鑑13世紀歷史學家阿卜·法拉茲的記錄,後者認爲截至公元70年第二聖殿被毀後,就有近七百萬猶太人(6,944,000)生活在帝國內。但現代一般認爲,法拉茲的記錄是基於一份全部羅馬公民的人口調查,因此數據明顯包含了其他非猶太族裔。

中世紀時高盧北部開始出現人數可觀的猶太。[50] 但在此之前,公元465年在布列塔尼半島、公元524年在瓦朗斯和公元533年在奧爾良都已經記錄有猶太人定居。[51]公元前629年,法蘭克人之王達戈貝爾特一世開始將猶太人從其墨洛溫王國驅離,前羅馬帝國版圖內的反猶主義愈演愈烈。

公元800年左右,查理大帝開始擴張其法蘭克王國,其領地一度包含了意大利北部和羅馬,王國迎來了短暫的穩定和統一,並吸引了不少猶太裔商人再次在阿爾卑斯山以北定居。與之前的法蘭克人國王不同,查理大帝決定依羅馬舊法給予猶太人一定的自由。這些回歸法蘭克的猶太人主要從事商業或金融,包括放貸(基督教會禁止基督徒從借款中獲取利息)。猶太拉丁語英語Judeo-Latin開始和中世紀各種高地德語融合而形成意地緒語[52]該語實際上是一種日耳曼語族語言,並深受希伯來語和阿拉美語影響,在後期亦吸收了部分羅曼語族斯拉夫語族語言的元素。[53]

中世紀後期

由於該時期普遍認爲猶太人的到來能夠幫助振興本地經濟,[54]很多基督徒領主開始向其他地區的猶太人拋出橄欖枝,並邀請到其領地定居。比較著名的例子有法蘭德斯伯爵博杜安五世征服英格蘭之後的威廉一世。在此背景下,公元11世紀很多來自中東(例如巴比倫猶太人英語History of the Jews in Iraq波斯猶太人)、南歐和北非(馬格里布猶太人)的猶太人開始北移,來到萊茵河附近定居。這些猶太人通常選擇在市鎮中心的市集和教堂附近定居,並且在尊重領主和教會管治的前提下享有自治權。[55]

但之後伴隨着十字軍東征,歐洲各地開始發生猶太人屠殺慘案。1096年,平民十字軍第一次東征期間)在萊茵蘭附近攻擊猶太人,給當地的猶太社區帶來滅頂之災,包括當時萊茵河附近的三個猶太人重鎮詩貝亞沃姆斯美茵茲。該三鎮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早的猶太人定居點之一,同時與法國的特華桑斯在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宗教習俗形成的歷史上舉足輕重。[56]隨後,猶太人開始被英國(1290年)、法國(1394年)、德國部分(15世紀時期)驅逐,並逐漸遷往波蘭(10世紀開始)、立陶宛(11世紀開始)和俄羅斯(12世紀開始)。直至15世紀,波蘭已經擁有當時世界規模最大的猶太人社區。[57]之後隨着三國瓜分波蘭,這些前波蘭猶太人分屬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所治,並成爲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的中心。

關於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爲何難以同化歷來衆說紛紜,但主要還是因爲傳統上猶太人只集中定居在自己的社區,生活習慣與鄰里不同,並且其男性識字率極高又有建立起完善的拉比領導制。這些猶太人身上的差別隨着每次反猶主義爆發反而會更加加強。[58]

在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從中歐遷往東歐之前,東歐當地也有擁有自身獨特的猶太人社群,其語言主要是猶太捷克語英語Knaanic language。但是隨着阿什肯納茲猶太人擴大其定居範圍,由於其高生育率,很多當地的猶太人反而紛紛被新來者在語言和宗教習俗上同化。正因如此,一直有聲音反對將所有使用意地緒語的猶太人統稱爲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因爲有不少意地緒語使用者實際與後者在祖源上關係並不大,他們只是後來被同化而放棄了自身的東歐屬性。[59]

除了中歐,在16世紀意大利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惡劣後,很多猶太人從南歐,尤其是威尼斯,向東歐移民。16世紀至17世紀,東歐亦有記錄接收了一些鄂圖曼帝國內的塞法迪猶太人和以及操阿拉伯語的米茲拉希猶太人[60][61][62][63]

近代

耶路撒冷公共事務中心英語Jerusalem Center for Public Affairs曾發表一項對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人口變遷史的研究。[64]研究指出,11世紀末期時,全球97%的猶太人都是塞法迪猶太人,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僅佔剩餘的3%。到了17世紀中期,兩者的差距已經縮小到60%/40%。到了18世紀,由於基督教歐洲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並趕超同期的奧斯曼帝國,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亦隨之數量超過塞法迪猶太人,佔全球該族比例的60%。[65]

東歐地區,例如波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很長時間到爲猶太人提供了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但19和20世紀東歐頻頻爆發反猶騷亂後,這些原本來自西方的猶太人又重新迴流中西歐,甚至開始向新世界探索。自1750年,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就成爲美國猶太人的主流。[66]

受西歐啓蒙運動的影響,西歐和中歐的猶太人內亦發起了哈斯卡拉運動(亦稱猶太啓蒙運動)吸收現代歐洲價值顧念。[67]很多當地自中世紀遺留下來的猶太人限制亦隨之解除,猶太人不再需要穿戴特定衣物,繳納特別稅,亦不再生活在與其他族裔隔離的聚集區。面對思想解放後日增的反猶主義和同化,錫安主義開始在中歐發萌。[68]而生活在沙俄柵欄區的猶太人則成爲社會主義者。這些各類思想最後演變爲勞動錫安主義,成爲以色列的立國意識形態。

大屠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有880萬猶太人生活在歐洲,當中大多是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二戰後,當中的600萬(多於二分之三)死於猶太大屠殺。衝擊較大的國家有:波蘭330萬中死去了300萬(91%)以及烏克蘭150萬中失去了90萬(60%)。另外,在其他斯拉夫國家、德國、匈牙利和波羅的海國家分別有50%至90%的猶太人和法國25%的猶太人慘遭殺戮。生活在希臘、荷蘭和前斯拉夫的塞法迪猶太人亦難逃厄運。[69]由於二戰的歐洲大屠殺大多數受害者都是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其在全球猶太人的比重從1930年的92%[70]驟降至今天的80%。大屠殺同時打斷了持續了數十年的意地緒語運動英語Yiddishist movement,因爲大多數被害者,即約500萬人是意地緒語使用者。[71]很多倖存者戰後移居至以色列、北美、澳洲和阿根廷。

現代部分數據指出大屠殺後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仍然佔其族的83%至85%。[72][73][74][75]但以色列人口學和統計家塞爾吉奧·德拉·佩爾戈拉在粗略估計塞法迪猶太人和米茲拉希猶太人的數量後,得出結論稱該比重可能實際上應該低於74%。[76]其他統計則認爲有75%。[27][77]

在以色列的重組

近年來,在以色列「阿什肯納茲」有一個全新的用法:凡是來自歐洲,包括歐洲的塞法迪猶太人,統統被稱作「阿什肯納茲」。其他的猶太人(來自也門、庫爾德等地),包括身世和伊比利亞半島無關的,統稱「塞法迪」。然而越來越多的異地通婚雙方摒棄這種標籤。[78]

以色列社會由於其複雜性,多個社會、經濟和宗教勢力在議會中互相競爭。選舉的時候,每個政黨公布一個名單,名單上的候選人按照全黨得票進入一院制的議會(120個席位)。所有的公民,不論是猶太人、穆斯林基督徒德魯茲人撒馬利亞人等等,都有權投票。選舉結束後,占席位最多的政黨通過和其他黨談判組建一個大多數聯合政府。[79]

一部分以色列選民投票給宗教政黨。雖然逐年的選舉情況不同,總有幾個小黨和宗教意義上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關係密切。以色列宗教意義上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必須遵守阿什肯納茲首席大拉比的宗教裁定。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宗教意義上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也必須支持某些以色列政黨和宗教利益。

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在以色列的經濟、傳媒和政治上把控重要地位——直至2013年,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歷代總理都是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以色列立國之初,塞法迪和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之間曾爆發過激烈的文化衝突。近年來,在「大熔爐」觀點的影響下,這種衝突已大有減微。[80]所有的猶太人,都被要求摒棄其祖籍背景特點,[81]完全融入新興的國家成爲以色列公民。[82]

起源

雖然歷史資料有限,現在基於文化、語言學和基因證據的共識是阿什肯納茲群體的父系發源於中東[83][84][85]。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700年年左右其祖先移居歐洲的時候[86],帶去了巴比倫-塔木德文化基礎上的拉比猶太教。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在一項研究中指出,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可能最早於公元前2500年與其他猶太人群體分開形成自己的分支。他們在羅馬帝國生衍壯大,並且可能中間過程面臨人口瓶頸,導致在公元1000年左右從意大利北部遷往中歐和東歐時,其人口從原先的數百萬銳減至400戶家庭[87]

而母系方面,普遍認爲系是歐洲本土,並與遷入的中東父系通婚後歸順猶太教,之後族群就減少與外族通婚[88]。2013年另外的一項研究則重新認可了母系歐洲論[89][90],並進一步指出80%的母系是史前西歐的土著,8%來自近東,而餘下的則尚未明確[91][89]。但亦有研究則表達了不同觀點,認爲其母系亦可能與父系一樣來自中東[92][93]

阿什肯納茲和塞法迪猶太人大多數(多於85%)有南歐人的血統,特別是意大利人、希臘人、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11]

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的至少一位祖先是中國婦女,攜帶線粒體單倍群M33c2,別處M33c2隻能在現代四川省漢族發現[94]。它的父母M33c在現代各種族群 (泰國、西藏、越南、中國大陸)發現。

參考文獻

參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