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洪堡基金會,全稱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德語: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ftung)是德國政府為了紀念自然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於1860年創建的具有司法權能的基金會,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

洪堡基金設有嚴格的遴選程序,由大約100名不同專業的著名科學家組成的遴選委員會對初選入圍的申請者進行討論表決。洪堡基金會提供著名的洪堡學者研究獎學金,既為剛踏上科研道路的"年輕博士後",也為"知名學者"提供資助。洪堡基金會每年提供大約600個"洪堡研究獎學金",每年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的高質量候選者中,僅有20-25%獲得批准。

得到德國洪堡基金資助的學者,自動獲得洪堡學者的終身榮譽頭銜,並且會得到德國總統的接見會晤。

在150多年的歷史中,洪堡基金已資助了來自140多個國家的超過3萬名學者,其中包括57名諾貝爾獎獲得者。

歷史

德國洪堡基金會促進來自國外和德國的優秀科學家和學者之間的學術合作[1]。德國洪堡基金會不但為傑出的科學家提供贊助,而且還將他們整合在一個跨越世界的網絡中。這個「洪堡家庭」將來自世界的學術精英與德國聯繫在一起[2]。洪堡基金會以資助全世界各國優秀科學家而聞名,主要學科有:自然科學人文生命科學工程[3]。德國洪堡基金會每年為2000餘名來自全世界的青年科學家提供資助。洪堡基金設有嚴格的遴選程序,由大約100名不同專業的著名科學家組成的遴選委員會對初選入圍的申請者進行討論表決。2021年止,已資助了來自140多個國家的超過3萬名青年科學家,其中包括57名諾貝爾獎獲得者[4],包括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Benjamin List,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Emmanuelle Charpentier等。基金會的一個核心目標是為研究者和科學家建立全球網絡。根據章程規定,基金會不資助項目,而是資助產出頂級科研成果的個人,它明確強調「個人先鋒精神」對科學進步的意義。支持這些學者組成網絡,這正是基金會的目的所在。基金會把受其資助的人稱作『洪堡學者』,以此來強調它是一個獎學金生和獲獎者全球共同體的理念。洪堡學者是終身榮譽,德國總統每年在總統府接見洪堡學者。在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頒發多個獎項,其中金額最高的獎項是「洪堡教授」,從事實驗研究的科學家可獲500萬歐元,從事理論研究的科學家可獲350萬歐元,獲獎科學家們可用這筆獎金從事五年的科學研究。[5]

洪堡基金會理事會由主席、德國科學界各大學術組織主席、聯邦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主席以及兩位聯邦政府部長組成[6]。現任德國洪堡基金會秘書長為恩諾·奧夫德海德(Enno Aufderheide)。洪堡基金會的資金95%來自聯邦政府,1%來歐盟,4%來自其他捐贈[7]。 1945年,基金會隨着德意志帝國的瓦解,停止了活動,基金會於1953年12月10日恢復[6]

與中國

1933年,顧班昌(Gu Ban-Tschang 音譯)成為第一位獲得洪堡獎學金的中國學者,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學者獲得洪堡獎學金,1992年,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耿世民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所朱力行獲得洪堡研究獎,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所馬志明獲得馬克思·普朗克科研獎[6]。2011年,同濟大學德語系趙勁教授作為首位中國學者獲得青年傑出學者洪堡獎[8]。 從1953年到2017年間,先後有2170名中國學者獲得洪堡基金會各類獎學金資助[9]

德國洪堡基金會秘書長恩諾·奧夫德海德上任後多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2011年2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在京會見來訪恩諾·奧夫德海德[10]。2013年9月19日,同濟大學裴鋼校長、董琦副校長在同濟大學旭日樓會見恩諾·奧夫德海德[8]。2019年3月22日,恩諾·奧夫德海德於浙江大學玉泉校區舉辦講座[11]。2019年3月23日,恩諾·奧夫德海德訪問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李小年會見來賓[12]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