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俄罗斯帝国原首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彼得·阿爾卡季耶維奇·斯托雷平(俄語:Пётр Аркадьевич Столыпин,羅馬化:Pyotr Arkadyevich Stolypin;1862年4月14日—1911年9月18日),俄羅斯帝國政治家,曾任俄羅斯內務大臣(1904年-1905年)和帝國大臣會議主席(相當於首相,1906年-1911年)。斯托雷平任內推行土地改革,並鎮壓反抗勢力。
彼得·斯托雷平 Пётр Столыпин | |
---|---|
第3任俄羅斯帝國大臣會議主席 | |
任期 1906年7月21日—1911年9月18日 | |
君主 | 尼古拉二世 |
前任 | 伊萬·戈列梅金 |
繼任 | 弗拉基米爾·科科夫佐夫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德意志邦聯薩克森王國德累斯頓 | 1862年4月14日
逝世 | 1911年9月18日 俄羅斯帝國基輔 | (49歲)
墓地 | 基輔洞窟修道院 |
配偶 | 奧莉加·奈德哈特 |
1862年生於德累斯頓,父親是俄國駐德國公使,家庭條件優越,在莫斯科附近米哈伊爾·萊蒙托夫曾居住過的莊園長大。少年時期生病致右臂殘疾,使得他未來未能像父輩一樣參軍。1869年移居至立陶宛凱代尼艾區。1876年前往維爾紐斯。1881年進入聖彼得堡大學學習農學,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是他的老師之一。
1902年任格羅德諾省省長,是當時俄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省長。1903年任薩拉托夫省省長。因堅決鎮壓農民叛亂而博得尼古拉二世的寵信,1905年俄國革命後,1906年4月在首相伊萬·戈列梅金內閣中擔任內政大臣,7月21日,戈列梅金辭職,尼古拉二世任命斯托雷平擔任首相。8月25日,斯托雷平在聖彼得堡彼得格勒區的別墅遭遇社會革命黨最高綱領主義者聯盟的刺客暗殺,受輕傷,此次暗殺事件造成28人死亡,他的15歲女兒受重傷。
1906年5月入閣任內務大臣,7月拜相,升任帝國大臣會議主席(即首相)。1906年7月解散第一屆國家杜馬,發布命令推行其土地改革:給農民以選舉代表參加地方政務會議的權利,取消限制農民參與常規司法程序的措施,最重要的是允許農戶退出村社,將其份地歸為己有,以便形成一個保守、忠君的富農階級。他建立軍事法庭,專門審判被控為叛亂者的群眾包括布爾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的前成員,幾個月內就絞死了數千人。1907年第二屆國家杜馬沒有批准他的土地改革方案,他立即將杜馬解散,並發布新選舉法。在十月黨人的幫助下,他批准並實施了他1906年提出的土地改革。他推動芬蘭俄羅斯化政策。
斯托雷平試圖透過土地改革製造富農,以解決農民騷亂。斯托雷平亦被視為俄羅斯帝國晚期,擁有清晰政治綱領及勇於承擔改革的政治人物之一。在他治下,僅於1906至1909年間,就有逾3,000名革命份子被處於絞刑,時人皆諷刺絞架為「斯托雷平的領帶」(俄語:столыпинский галстук)。
斯托里平曾於1906至1907年間,兩度解散俄羅斯帝國的杜馬。解散第二屆杜馬後,他將選舉權提高,限制於富人及貴族之中。他逐漸喪失人心,於1911年春天他試圖將地方自治局(Zemstvo)系統擴至南俄地區。原本他以為可以通過,但他的政敵將他打敗,逼使他辭去首相職務。
在擔任首相期間,他倡議了土地改革,期望通過改善農民的法律地位和經濟狀況,促進俄羅斯經濟穩定,在斯托雷平首相任內的改革下俄羅斯糧食產量增加,新增的富農階級成為中產階級,同時受教育人口增加。
1911年9月14日,斯托雷平與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沙皇的兩個女兒到位於基輔的基輔歌劇院欣賞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歌劇薩坦王的故事時,遭遇槍手德米特里·博格羅夫連續槍擊兩次,四日後斯托雷平傷重不治,槍手亦於24日被處以絞刑。
2008年,俄羅斯國家電視台舉行了一次「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的評選活動,結果彼得·斯托雷平力壓斯大林高居第二位,僅次於名列榜首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