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基準是對某一時間點的產品屬性的描述[1]。形態管理是針對硬體、軟體、韌體、文件、測量等進行變更管理的過程。當初始狀態、和下一個狀態之間需要變更時,一系列變更的標示,變得很重要。對於一個形態項目修訂歷史的識別,是形態基準(Configuration Baseline)的核心目的[2]。 一個專案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形態基準[3],
形態基準的功用(Capabilities)
標明核准狀態,可以涵蓋一個形態基準的大部分用途;而形態基準的建立,也可以僅只標示出在時間歷程中的工作進度,以這個例子而言,一個基準可視為一個有形的投資,經過持續的集體努力,而獲得的成果,例如:一個開發基準。形態基準也可以用來標示里程碑(Milestones);雖然,有些里程碑也表示為核准。
形態基準被賦予的價值,不只擁有能識別出工作產品中值得注意的狀態的能力,也提供另一獨特的重點:資料回溯(恢復)(retrieve)的能力。一旦資料回溯,在那一小部分的工作產品的狀態,共用了變更歷史中相同的意涵,而該意涵也受到監視,此形態基準被視為嚴苛品質(善意、或非善意),因此,基準識別、監控、和資料回溯都是成就形態管理的關鍵要素。然而,一個特定基準的放鬆管制,必須依照其利用來執行形態管理的系統而變更,該系統可以採用手動、自動、或混合的方法。一旦資料回溯,該基準可以比作為一個特定的形態,或另一個基準。
大部分的形態基準,都是建立於時間軸上的一個固定點[2],並持續參照於該參考點 (狀態的識別)。然而,有些形態基準的建立,是為了彰顯項目本身的參考點,無視於針對該項目的任何變更。後者的形態基準,隨著工作的進度而發展,並持續針對該專案值得注意的工作產品進行識別。
執行形態管理的過程中,可以針對有利害關係的當事者,將一特定狀態的形態項目 (或工作產品) 建立為基準。在這樣的概念裡,將一個工作產品建立為基準,可能需要針對該工作產品進行特定的變更,以確保能夠匹配其參考基準所關聯的特性。這類作法可以因為不同的背景而變化,不過,許多範例則有另一個含意,亦即工作產品從工作進行中的狀態,被重設為初始狀態。
形態基準管制(Baseline Control)
在許多不同的環境之中,形態基準受到管制之後,將因此導致該工作產品在那個基準的後續特定活動,遭到禁止、或者允許。這些活動被謹慎地挑選、與管制,並再次藉由形態管理系統來監控。因此,形態基準將依循慣例由形態管理稽核管制。稽核可以包括針對形態基準、牽涉於任何動作的個體識別、形態基準變更的評估、(重新)核准證明、狀態記述(accounting)、度量採集(metric collection)、另一基準的比較、或以上全部...等 所進行的特定活動的檢查。
可應用性(Applicability)
形態基準存在的價值,不只是版本控制系統而已。形態基準也出現在UML模型系統、商業規則管理系統、與其他系統之中。
除了硬體工程、與軟體工程的領域之外,形態基準也會出現在醫學(例如:監控健康進展)、政治學(例如:統計數字)、與其他領域...等。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