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人駿(1846年2月24日—1927年2月8日)[1],字健庵,改字千里,取「人中駿馬,馳騁千里」之意,號安圃,晚號湛存居士直隸遵化豐潤縣(今河北唐山市豐潤區)大齊坨村人,中國清朝末年政治人物。

Quick Facts 張人駿, 籍貫 ...
張人駿
Thumb
兩江總督
籍貫直隸豐潤縣大齊坨村人
族裔漢族
字號字健庵、千里
號安圃,晚號湛存居士
出生 清朝大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正月二十九日辰時
西元1846年2月24日(星期二)
直隸遵化州豐潤縣
逝世 中國中華民國民國十五年丁卯年正月初七日寅時
1927年
天津
配偶韓氏、陳氏
親屬父張澤仁、母佟氏;子張允言(光緒戊子舉人己丑進士)、張允襄、張允方、張允齊、張允亮、張允庠、張允愷;孫張恭頤、張恭頲;(侄女)張愛玲
出身
  • 同治甲子科舉人
著作
《張人駿家書日記》
Close
Thumb

生平

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館編修。歷任給事中、監察御史。光緒中葉,任廣西桂平鹽道,歷升廣西、廣東、山東布政使,漕運總督、山東巡撫、廣西巡撫等職。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接替岑春煊擔任兩廣總督宣統元年(1909年)五月,調任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各省響應,一向仇視革命黨人的張人駿及張勳頑強抵抗,最終未能守住江寧。12月1日,江浙聯軍攻城時,張人駿坐在籃子裡縋下城牆,逃進停泊於下關的日本軍艦,逃往上海,以遺老自居。民國十六年(1927年)在天津逝世,卒年82歲。 遺疏入,頒御書「忠貞清亮」匾額,賜祭一壇,予諡文貞[2]

歷任陸軍部尚書兼都察院御史,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兼管巡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撫兼理提督,山西巡撫兼理提督,廣東巡撫,山東巡撫兼理提督,漕運總督,山東布政使,廣東布政使,廣東按察使,廣西桂平梧鹽法道,截取記以繁缺道員用,戶科給事中,掌廣西道監察御史,湖廣道監察御史,江南道監察御史,翰林院編修,庶吉士;歷署山西巡撫兼理提督,廣東布政使,廣西布政使,廣西按察使,兵科給事中,吏科給事中,掌四川道監察御史,山東道監察御史;歷充南洋大臣,會辦鹽務大臣,南洋勸業會正會長,暫管粵海關稅務;光緒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會試知貢舉,癸卯科河南鄉試監臨,丙戍科會試同考官,壬午科四川鄉試副考官,國史館協修。

家庭

張人駿是晚清名臣張佩綸的堂侄。與袁世凱為兒女親家,其子娶袁世凱長女為妻。其堂侄女爲著名作家張愛玲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