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愷帆(1908年12月18日—1991年10月29日),男,安徽無為人[1],原名昌萬[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曾任安徽省副省長,因為在三年困難時期停辦公共食堂、開倉放糧等舉措而留得美名。
生平
張愷帆是安徽省無為縣忠台鄉人,1908年12月18日出生於一個小地主家庭,先後就讀於無為競存小學、江蘇省無錫中學和蕪湖民生中學。1926年參加第一次國共合作,1928年8月在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與領導了無為蘇維埃運動和六洲暴動。1933年4月任中共上海市吳淞區委書記,10月調任滬西區委書記,11月被國民政府逮捕,被關押在龍華監獄。[3]
抗日戰爭爆發後,第二次國共合作成立,張愷帆被釋放出獄。出獄後歷任中共皖中工委委員、來安縣委書記、新四軍第五支隊秘書長、津浦路東聯防辦事處秘書長、皖中(後改皖江)行政公署副主任。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歷任蘇皖邊區政府秘書長、東線兵團前敵委員會秘書長。
1949年後歷任中共皖北區黨委秘書長兼宣傳部長、淮南礦區黨委書記。1952年1月中共安徽省委成立,任省委常委兼省委統戰部部長。1954年上半年升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常務副主席。1956年設立中共安徽省委書記處,兼任書記處書記。
時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的曾希聖十分積極地執行毛澤東的極左路線,大煉鋼鐵,盲目興修水利[4],以及浮誇風等因素造成安徽省出現大規模的饑荒。張愷帆時任安徽省副省長,是安徽省第三把手,兼中共巢縣縣委第一書記。在與巢縣縣委書記處書記張建深入社隊調查時發現,「群眾家已是十室九空,公共食堂的大鍋里全是清水煮青菜,只有一點點糧食,情況非常嚴重」。1959年7月,張愷帆從省糧食廳了解到無為縣1958年上報產糧13億斤,徵購7億斤,已完成徵購3億斤。張愷帆是無為人,知道無為產糧最多只能是六七億斤,徵購7億斤農民將沒有剩餘糧食。隨後他組織幹部實地調查,發現饑荒十分嚴重,隨後迅速組織救災。[3]
1959年7月8日,張愷帆親自指揮糧食調運和分發到戶,並給省委和曾希聖報告,提出著名的「三還原」:吃飯還原,即停辦農村公共食堂,糧食發到各戶,回家吃飯;自留地還原;房屋還原,讓社員回家居住。10日至12日,庫存的150萬斤大米、300萬斤稻穀迅速發往農村,30萬斤黃豆加工成豆腐、豆漿供應病人和無奶喝的嬰兒,同時還設法弄來肉食品供應病人。[3]
張愷帆一邊救災一邊向正在開廬山會議的省長黃岩匯報。廬山會議原本是為了糾正大躍進的偏差,但在彭德懷上書之後,整個會議變成對彭德懷的批判。而張愷帆的行為被迅速定性為反黨反社會主義。1959年8月1日,中共安徽省委常委會在合肥稻香樓批判張愷帆;4日安徽省委呈報給中共中央的《安徽省委書記處書記張愷帆下令解散無為縣食堂》的材料派專人呈送廬山,毛澤東批語極為嚴厲:
“ | 印發各同志。右傾機會主義分子,中委會裡有,即軍事俱樂部的同志們,省級也有,例如安徽省委書記張愷帆,我懷疑這些人是混進黨內的投機分子。他們在由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中,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蓄謀破壞無產階級專政,分裂共產黨,在黨內組織派別,散布他們的影響,渙散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另立他們的機會主義的黨。這個集團的主要成分是高崗陰謀反黨集團的重要成員,就是明顯證據之一。這些人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他們是願意參加的,有革命性,至於如何革法也是常常錯誤的。他們沒有社會主義革命的精神準備,一到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他們就不舒服了。早就參加了高饒反黨集團,而這個集團是用陰謀手段求達其反動目的的。高饒集團的漏網殘餘,現在又在興風作浪,迫不急待,急於發難,迅速被揭露,對黨對他們本人都有益處,只要他們願意洗腦筋,還是有可能爭取過來的。因為他們是具有反動與革命的兩重性,他們現在的反社會主義綱領,就是反對大躍進,反對人民公社。不要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迷惑,例如說總路線基本正確,人民公社不過遲幾年辦就好了。要挽救他們,要在廣大幹部中進行徹底揭發,使他們的市場縮小而又縮小。一定執行治病救人的方針,一定要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還要給他們革命與工作的出路,批判從嚴,處理從寬。[5] | ” |
李銳後來評述道:「批語極為嚴厲,上綱上線,驚心動魄,不僅影響山上的批鬥升級,對全國影響,尤為深遠。」[6]
1959年9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擴大會議在江淮大戲院召開,通過《關於張愷帆、陸學斌反黨聯盟的決議》,宣布「將張愷帆開除黨籍,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級別由七級下調到十一級,並責令其交代包庇反革命分子及其他重要問題」,陸學斌「給以留黨察看兩年的處分,撤銷候補書記、宣傳部長、副省長等職務,並交組織部門繼續審查,同事責令其徹底交代」。張愷帆的妻子史邁也遭受批判、行政由十六級降到十八級。張愷帆被囚禁207天調查個人歷史問題後,1960年9月被送到銅陵。[7]
張愷帆的親朋好友也都受到株連。張的二弟昌選、堂兄視三、堂弟昌樹,都受到株連,被迫害致死。與張愷帆有過接觸的人,全部打成「機會主義分子」,進行了殘酷鬥爭,有的被罰跪,有的被扒衣服毒打,送到農場勞動改造。據不完全統計,遭受株連被處分的無為籍各級幹部就有28741人。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史稱七千人大會),毛澤東在會上做了自我批評。自1月30日起,與會的安徽省地、市、縣委負責人揭發了安徽省委、首先是曾希聖的錯誤。1962年6月,李葆華在安徽省委小禮堂主持會議,宣布為張愷帆徹底平反:恢復黨籍、恢復黨內外一切職務、恢復名譽、恢復工資級別。7月20日,經中央監委批准,中共安徽省委宣布撤銷《關於張愷帆、陸學斌反黨聯盟的決議》。[6]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張愷帆再一次被打倒,被押送到蚌埠、淮南、安慶、銅陵、蕪湖、馬鞍山等地巡迴批鬥,後來又到六安縣一個農場勞動[8]。張某次在合肥工大,被造反派重擊背部,傷勢嚴重。
1978年1月當選為安徽省政協副主席。1979年1月出任安徽省委書記(當時有第一書記)、省革委會副主任、省紀委第二書記。1980年1月任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85年離休,晚年曾在六安住院治病。1991年10月29日,張愷帆在合肥病逝,終年83歲,被評級為「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遵照張留下的「喪事概免」的遺囑,未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未開追悼會。但據稱自發前往合肥殯儀館為他送行的,有千數百人。[9]
口述書籍
由張愷帆口述,宋霖記錄整理的《張愷帆回憶錄》於2004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