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淳慎郡王弘暻(滿語:ᡥᡡᠩ
ᡤᡳᠣᠩ,穆麟德轉寫:hūng giong;1711年8月24日—1777年8月15日),淳度親王允祐第六子,生母為管領噶爾賽之女側福晉巴爾達氏。淳親王系第二代。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七月出生。
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淳親王允祐世子弘曙因愚昧怠惰被革爵,允祐第六子弘暻繼為淳親王世子。
雍正八年(1730年)九月,弘暻接替父親成為淳親王第二代,惟因淳親王並非世襲罔替的爵位,他的爵位僅為多羅淳郡王。
乾隆高宗上位後,稱弘暻俱蒙雍正帝眷愛教養,非遠派諸王可比。每日供獻時,著隨同諸王進乾清宮瞻仰世宗梓宮。 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弘暻多次病而不能赴朝會,而乾隆帝著交宗人府,議察。 乾隆二十七年四月,弘暻多收利租田地,乾隆帝著交宗人府,察議,定罪。 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七月,多羅淳郡王弘暻去世,虛齡六十七歲,由側福晉顏氏所出第八子永鋆襲封淳親王系的第三代,依照大清慣例,永鋆惟需遞降為貝勒襲封。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