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方略》是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於1917年至1920年期間完成的3本著作的合訂本,此3本著作分別是:《民權初步》《孫文學說》《實業計畫》。 國立國父紀念館展示的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49年8月版《建國方略》 建國方略圖 1917年,《民權初步》完稿,原名《會議通則》,參考自美國學者沙德(Harriette Lucy Shattuck)女士之《議事規則》(Women's Manual of Parliamentary Law)一書,是為「社會建設」。 1919年,《孫文學說》完成,強調「行之非艱,知之惟艱」,提倡「知難行易」,勉人「決志行之,必能有志竟成」,是為「心理建設」。 1920年,《實業計畫》翻譯成中文,原以英文發表,題名為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是為「物質建設」。1921年10月10日由林雲陔、馬君武等人譯出中文本,孫文在廣州發表中文自序。《實業計畫》中提出六項計劃,分港口建設、鐵路、道路建設、採礦業、治河道等八個範疇。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1年6月1日) 另見 行憲:同樣要經過三個階段,分別是「軍政」、「訓政」、「憲政」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建國方略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 中山學術資料庫 (提供全文檢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