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門外大街
北京道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京道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國門的所在處原為北京內城城牆。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占領北平期間,為興建東郊的工業區和西郊的「新北京」 ,在今建國門和復興門之處各拆除了一段城牆,形成豁口。當時未顧及建設城門,僅安裝了簡易的鐵欄杆(一說為鐵門)。 1940年代初,日偽當局曾擬過新開豁口城門的名稱,初定東豁口名「啟明門」 (寓意「旭日啟明」),西豁口名「長安門」,但遲遲未正式使用,人們仍稱這兩處為「豁子」。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1月,改啟明門為「建國門」。但仍未建正規的城門。建國門於1969年興建北京地鐵時拆毀。1977年,在建國門原址處興建建國門立交橋。[1]
建國門外大街西起建國門橋,東到國貿橋(大北窯)。建國門外大街1947年前為一條沙土路,曾名「東長安街」(含現建國路大北窯至八王墳段)。1955年隨着興建南使館區和永安里統建住宅區,該大街拓寬改築,鋪瀝青路面,並定名為「建國門外大街」。1983年又進行了改建。[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