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雍(滿語:ᡨ᠋ᡳᠶᠣᠣ,穆麟德轉寫:Tiyoo;1853年—1900年11月6日),字紹民,滿洲正紅旗人,直隸布政使、護理總督。因扶植支持義和團被八國聯軍斬首,為庚子事變中被八國聯軍所殺級別最高的中國官員。
生平
廷雍為清朝覺羅,滿洲正紅旗,貢生出身[1]。1900年春,義和團興起,時任直隸按察使的廷雍極力主張扶植,而布政使廷傑主張鎮壓,兩人為此經常發生激烈爭執,而直隸總督裕祿這時移駐天津,對此事不置可否。根據保定知府沈家本的建議,將天主教傳教士和教徒都遷移到鄉下的清苑縣東閭村和徐水縣安家莊兩處教徒村,由官府拆毀城內天主教堂,以平息局面。同年6月,清廷明確表示支持義和團後,將主張鎮壓的布政使廷傑調離,而將主張扶植的廷雍升任為布政使。直隸省的教堂在短期內幾乎全數被燒毀、許多傳教士被殺,其中在保定的新教傳教士全部被殺,其中包括北關教堂的美北長老會傳教士,南關教堂的美國公理會傳教士畢得經牧師(Horace Tracy Pitkin)等人,以及在保定的英國內地會傳教士,傳教士及其子女被殺共23人,同時中國教徒被殺100多人。屠殺在6月30日和7月1日(農曆六月四、五日)兩天進行,地點在保定南城外鳳凰台(今環城南路醫藥公司西側)。屠殺發生時,廷雍下令緊閉城門,不使基督徒和傳教士逃脫,並且派張協戎督兵鎮壓教民。
7月,八國聯軍攻陷天津,直隸總督裕祿上書請辭,被慈禧革職留用,7月8日,調任李鴻章為直隸總督,但李鴻章遲遲不願北上赴任。8月5日,裕祿在天津楊村兵敗自殺,於是朝廷命廷雍護理直隸總督。
8月15日(農曆七月二十一日),八國聯軍攻占北京。9月15日,。10月11日,直隸總督李鴻章抵達北京議和,下令不准抵抗。10月16日(閏八月二十三日),英、法、德、意四國軍隊占領保定,10月23日(農曆九月初一)夜逮捕廷雍等清朝官員,關押在北大街原福音堂內。11月6日(農曆九月十五),占領軍將布政使廷雍、城守尉奎恆、參將王占魁押赴直隸總督署大堂,用《大清律例》進行審判,判處3人死刑,並且特意選擇在鳳凰台斬首。[2]廷雍護理直隸總督53天。其妾燕佳氏亦服毒自盡。
廷雍死後,清廷表示對廷雍被殺事件「憤懣」,表示中國官員應交中國自行處分,不應侵奪自主權。廷雍無頭的軀幹運回北京,和一銀頭葬於清河鎮[3]。保定城隍廟內也祭祀廷雍。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