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布克圖柏柏爾語ⵜⵉⵏⴱⵓⴽⵜⵓTinbuktu[3],亦作通布克圖(法語:Tombouctou[3]廷巴克圖(英語:Timbuktu[2],是西非馬里共和國的一個城市,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尼日爾河北岸,歷史上曾是伊斯蘭文化中心之一,現在的居民主要為桑海族、此外還有圖阿雷格族阿拉伯人。2009年人口超過5萬人。

Quick Facts 通布圖 Tombouctou, 轉寫 ...
通布圖
Tombouctou
城市
 轉寫
 • Koyra Chiini:Tumbutu
通布圖桑科雷清真寺
通布圖桑科雷清真寺
通布圖在馬里的位置
通布圖
通布圖
在馬里的位置
坐標:16°46′24″N 2°59′58″W
國家 馬里
地區通布圖區
建立12世紀
海拔261 公尺(856 英尺)
人口(2009年)[1]
 • 總計54,453人
Close

歷史

通布圖在地理上位於北非阿拉伯人柏柏爾人文明和黑非洲黑人文明的交匯點,因此商業往來頻繁,民族成分複雜,歷史上是一個交通要道、文化中心,許多穆斯林學者和聖徒在此定居,許多著名的書籍是從這裡寫出和流傳的。

最早在10世紀時,通布圖就是一處圖阿雷格人的季節性聚居地,由於其位於水陸交通要道,黃金象牙奴隸食鹽在此集散,逐漸形成一座富庶的城市。當時,城市由加納帝國統治,同時為眾鄰覬覦。1324年,馬里帝國占領了通布圖。1468年桑海帝國又征服了通布圖,並沿着尼日爾河擴大自己的領土,通布圖很快就成為帝國的中心城市。當地的商業、文化臻於鼎盛。1591年,配備從歐洲人那裡得到的火器武裝的摩洛哥人占領了通布圖。1670年又被班巴拉王國統治。1787年圖阿雷格人捲土重來。1894年被法國占為殖民地要塞[5],成為法屬西非的首府。1960年,歸屬於新獨立的馬里共和國,成為北部通布圖區的首府。20世紀90年代當地圖阿雷格人暴動,要建立自己的城市國家,直到1996年才完全平復。

在16世紀到18世紀時,通布圖是非洲的文化中心之一,有多所伊斯蘭學校,每所學校都由一位伊瑪目獨立領導,教導古蘭經,還包括邏輯學天文學歷史等科目,學者們著書立說。這裡的圖書館收集了大量的著作,包括西非文明的最高成就。最多時有120所圖書館。當時西非諺語說:「鹽來自北方,黃金來自南方,阿拉的教導和智慧的寶藏來自通布圖。」通布圖的財富傳說刺激了歐洲人來此探險,殖民者占領通布圖後,大量的文獻掠奪到巴黎倫敦等地,也有的被藏入沙漠洞窟中。

從歐洲人到達後,海上商業道路通航,通布圖的地位下降,失去了往日的繁華,現在只是一個貧窮的城市。但由於其歷史的光輝,仍然是吸引旅遊者觀光的地點,同時也是七座伊斯蘭教聖城之一[來源請求]。目前通布圖的觀光的點包括有1327年修建的津加雷貝爾清真寺(Mosquée Djingareyber)、已經成為一座博物館的修建於15世紀的西迪·葉海亞清真寺(Mosquée de Sidi Yahia)和曾經是一所大學的桑科雷清真寺(Mosquée de Sankoré)。

2012年4月,通布圖被北方叛軍攻佔,其後伊斯蘭武裝組織控制了通布圖。

2013年1月28日,法國與馬利的聯軍宣佈奪回廷布克圖。伊斯蘭武裝組織撤退前在艾哈邁德·巴巴圖書館英語Ahmed Baba Institute縱火並燒燬了一些古老歷史文件。[6]

氣候

當地氣候屬熱帶沙漠氣候,全年氣候乾熱。4至6月氣溫最高,可達40°C以上,12月至次年2月氣溫稍低,但總體上平均氣溫仍高於30

世界遺產

Quick Facts 世界遺產, 官方名稱 ...
通布圖
世界遺產
Thumb
官方名稱Timbuktu(英文)
Tombouctou(法文)
位置 馬里非洲
標準文化:(ii)(iv)(v)
參考編碼119
登錄年份1988年(第12屆會議
列為瀕危1990年—2005年;2012年至今
Close

1988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部分區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7],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 (ii)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 (iv)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 (v)代表某一個或數個文化的人類傳統聚落或土地使用,提供出色的典範-特別是因為難以抗拒的歷史潮流而處於消滅危機的場合。

在此之前的1979年,由於缺乏恰當的劃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未批准申請。[8]1990年至2005年,曾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流行文化

歐美人士常將廷巴克圖(Timbuktu)想象為神秘之地。在2006年一項對英國青年人的調查中,34%並不認為廷巴克圖是真實存在的,其餘66%則認為廷巴克圖是一個神話般的地方[9]。在英語詞典中,「廷巴克圖」一詞至少從1863年起即已成為「遙不可及之地」的隱喻[10],廷巴克圖也因為遙遠這一特性而出現在部分影視作品中。1970年華特迪士尼影片動畫電影《貓兒歷險記》中,管家艾吉試圖將主人家裡的幾隻貓送到廷巴克圖,但自己反而被裝箱運走,此片亦誤將廷巴克圖標記為法屬赤道非洲屬地,而非法屬西非屬地[11]。廷巴克圖也是1959年電影《廷巴克圖英語Timbuktu (1959 film)》和2014年電影《廷巴克圖》的故事背景。

友好城市

通布克圖與以下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12]

延伸閱讀

  • Barth, Heinrich, Travels and discoveries in North and Central Africa: Being a journal of an expedition undertaken under the auspices of H. B. M.'s government, in the years 1849–1855. (3 Vols),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857. Google books: Volume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olume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olume 3.
  • Caillié, Réné, Travels through Central Africa to Timbuctoo; and across the Great Desert, to Morocco, performed in the years 1824–1828 (2 Vols), London: Colburn & Bentley, 1830. Google books: Volume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olume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leaveland, Timothy, Timbuktu and Walata: lineages and higher education, Jeppie, Shamil; Diagne, Souleymane Bachir (編), The Meanings of Timbuktu (PDF), Cape Town: HSRC Press: 77–91, 2008 [2020-10-06], ISBN 978-0-7969-2204-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4-24).
  • Dubois, Felix, Timbuctoo the mysterious, White, Diana (trans.), New York: Longmans, 1896.
  • Hacquard, Augustin, Monographie de Tombouctou, Paris: Société des études coloniales & maritimes, 1900. Also available from Gallic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eath, Jeffrey, A Grammar of Koyra Chiini: the Songhay of Timbuktu,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99 [2020-10-06], ISBN 97831101628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5).
  • Hunwick, John O., Timbuktu and the Songhay Empire: Al-Sadi's Tarikh al-Sudan down to 1613 and other contemporary documents, Leiden: Brill, 2003, ISBN 978-90-04-12560-5. First published in 1999 as ISBN 90-04-11207-3.
  • Insoll, Timothy, The Archaeology of Post Medieval Timbuktu (PDF), Sahara, 2002, 13: 7–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8 March 2012).
  • Insoll, Timothy, Timbuktu the less Mysterious? (PDF), Mitchell, P.; Haour, A.; Hobart, J. (編), Researching Africa's Past. New Contributions from British Archaeologists, Oxford: Oxbow: 81–88, 2004 [2020-10-0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3-08).
  • Jackson, James Grey, An Account of Timbuctoo and Housa, Territories in the Interior of Africa By El Hage Abd Salam Shabeeny, London: Longman, Hurst, Rees, Orme, and Brown, 1820 [2020-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 Jeppie, Shamil, Re/discovering Timbuktu, Jeppie, Shamil; Diagne, Souleymane Bachir (編), The Meanings of Timbuktu (PDF), Cape Town: HSRC Press: 1–17, 2008 [2020-10-06], ISBN 978-0-7969-2204-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4-24).
  • Leo Africanus, The History and Description of Africa (3 Vols), Brown, Robert, editor, London: Hakluyt Society, 1896. A facsimile of Pory'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1600 together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the editor. Internet Archive: Volume 1, Volume 2, Volume 3
  • McIntosh, Susan Keech; McIntosh, Roderick J., Archaeological reconnaissance in the region of Timbuktu, National Geographic Research, 1986, 2: 302–319[永久失效連結].
  • Miner, Horace, The primitive city of Timbuctoo,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3. Link requires subscription to Aluka. Reissued by Anchor Books, New York in 1965.
  • Park, Douglas, Timbuktu and its prehistoric hinterland, Antiquity, 2010, 84 (326): 1076–1088, doi:10.1017/S0003598X00067090.
  • Park, Douglas, Climate Change, Human Response and the Origins of Urbanism at Prehistoric Timbuktu, New Haven: PhD thesis, Yal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2011.
  • Saad, Elias N., Social History of Timbuktu: The Role of Muslim Scholars and Notables 1400–19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ISBN 978-0-521-24603-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