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龐漢楨(1899年—1937年10月23日),字胤宗,乳名乃績,出生於廣西省靖西縣果樂鄉一個小官僚家庭。壯族人,桂系將領[1]。
龐漢楨 | |
---|---|
軍人 | |
任期 1914年-1937年 | |
個人資料 | |
本名 | 龐乃績 |
字 | 胤宗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99年 大清廣西省靖西縣果樂鄉 |
逝世 | 1937年10月23日† 中華民國上海市寶山區陳家行 | (38歲)
國籍 | 中華民國 |
語言 | 漢語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效命 | 中華民國 |
軍種 | 桂軍 國民革命軍 |
軍銜 | 中將 |
參與戰爭 | 討袁戰爭、北伐戰爭、淞滬會戰 † |
軍銜記錄
|
早年畢業於廣西陸軍講武堂及中央軍校南寧分校高級班,抗張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第7軍第21集團軍第170師第510旅少將旅長。1937年10月23日下午3時,在淞滬會戰陳家橋戰鬥中被日軍火炮擊中犧牲,時年38歲,後追授陸軍中將。
龐漢楨行伍出身,1914年入廣西陸軍陳炳焜第1師,後升任馬濟部武衛軍、廣東陸軍第1軍排長、連長。
1920年12月考入廣西陸軍講武堂第二期步兵科學習,升任桂系軍隊中升任營長、團長。
1926年,隨李宗仁、白崇禧北伐,任國軍第五獨立團上校團長。南京龍潭一役,其率千餘士兵大敗孫傳芳,俘敵多達萬人。
1930年10月出任廣西第10民團區(靖西區)少將指揮官,次年9月進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高級班第五期學習。
1936年9月任國軍第19師第2旅少將旅長。
1937年7月, 國軍第19師改編為第170師(師長徐啟明),龐漢楨所在的第2旅改編為第510旅,並開赴上海戰場。
10月18日,龐旅編入第一路攻擊軍,反擊薀藻浜一帶的日軍。
10月19日晚間,龐漢楨率部接替被因日軍炮擊而損失慘重第517旅防務,擔任「談家頭」至「陳家行」一線的守備任務。次日反擊戰開始,戰果寥寥,反遭日軍優勢兵力圍攻。
22日,陳家行陣地失守。22日夜晚,龐漢楨率預備隊由戰頭橋反擊,奪回陳家行陣地。日軍在得到增援後,23日再次攻擊陳家行陣地。龐部堅守不退,並親自上陣指揮。是日下午, 龐漢楨將軍日軍炸彈擊中殉國,時年38歲。[2]。
龐漢楨殉國後,國民政府追授龐漢楨為陸軍中將, 入祀縣忠烈祠。其好友,桂林民團指揮官陳恩元,與其部屬一起為龐漢楨做衣冠冢於桂林城郊。
1985年12月1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1986年2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龐漢楨為革命烈士並補發《革命烈士證明書》。
2014年9月1日,龐漢楨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