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維爾·尼古拉耶維奇·米留科夫(俄語:Па́вел Никола́евич Милюко́в羅馬化Pavel Nikolayevich Milyukov;1859年1月27日—1943年3月31日),俄國著名歷史學家、立憲民主黨的創建者、核心領導者、政治家以及二月革命後的臨時政府首任外交部長。

事实速览 帕維爾·米留科夫Павел Милюков, 外交部長 ...
帕維爾·米留科夫
Павел Милюков
Thumb
外交部長
任期
1917年3月2日—1917年5月4日
總理李沃夫王公
前任尼古拉·波克羅夫斯基
繼任米哈伊爾·捷列先科
個人資料
出生1859年1月27日(儒略曆1859年1月15日)
 俄羅斯帝國 莫斯科
逝世1943年3月31日(1943歲—03—31)(84歲)
 維希法國艾克斯萊班
國籍 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共和國
政黨 立憲民主黨
專業政治家歷史學家
关闭

生平

出身於莫斯科一個建築師家庭。1877年入莫斯科大學歷史-哲學系學習,1882年畢業後留校在俄國史教研室任教。1891年碩士畢業。主張自由主義,1894年被莫斯科大學解聘。1896年至1903年著有《俄國文化史綱》3卷本。

1905年10月創辦了俄國立憲民主黨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站在了護國主義立場,堅決擁護世界大戰,支持其兒子志願參軍(後陣亡)。

1917年二月革命中,主張保留君主制,但形勢發展太快而超脫於立憲民主黨的控制。第一屆臨時政府中,立憲民主黨人李沃夫王公出任總理,米留科夫任外交部長。米留科夫堅決反對公眾的不惜任何代價立即和平的願望,主張固守協約國盟友的戰爭義務。1917年5月1日米留科夫向英、法政府發出外交照會英語Miliukov note,聲明俄國臨時政府「充分遵守對我協約各國所承擔的義務」,「把世界戰爭進行到徹底勝利」。[1]這個照會激起彼得格勒士兵工人的憤怒,導致了臨時政府的第一次危機。1917年5月4日米留科夫下台。

十月革命後,米留科夫離開了彼得格勒,在白軍中擔任各種職務。蘇俄內戰結束後,移民法國。繼續保持積極的政治活動,主編流亡白俄報紙《最新新聞》(1920-1940)至法國陷落。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