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讀不回(日語:既読スルーきどくスルー Kidoku Surū)是一個流行於日本的俚語,意為通過即時通訊軟件LINE聊天時,「自己透過信息功能(聊天功能)發送的信息,對方讀了卻不回覆」或者「自己讀了別人發來的信息後不進行回覆」[1][2][3][4][5][6][7]

已讀不回又稱為既讀無視(日語:既読無視きどくむし Kidoku mushi[3][6][8][9][10]已讀逃避(日語:既読ブッチきどくブッチ Kidoku Butchi[1][11]、「KS」(日語「既読スルー」的羅馬字首字母縮寫)[4][7][12][13][14][a]等。

簡介

詞義

通過LINE的信息功能(聊天功能)發送的信息在接收方閱讀(信息在對方的設備上顯示)後,發送方的界面會自動顯示有「已讀」(既読)字樣[3][4][6][9][15]。已顯示已讀字樣(即對方已經閱讀信息),卻沒有(馬上)收到回覆的狀態在LINE用戶文化中即以「已讀不回」「既讀無視」等詞語描述。該說法在多數情況下是從信息發送方的角度定義,即表示「對方沒有回覆的狀態」[3][4][5][6][8],但也有從接收方立場出發,用於表示「不回覆對方」的情況[2][9][10][b]

在對「已讀」的理解方面,不同人存在不同看法。有觀點認為詞語的使用依發送方狀況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應該能收到回覆」的信息未能在對方讀後收到回覆時用「已讀不回」表示,「很明顯想要得到回覆」的信息未收到回覆時則使用語氣更強的「既讀無視」[5]。此外,也有見解認為「只要顯示成了已讀,就算沒收到回覆,也可判斷對方已經知道信息內容了(即相當於『了解』)」[6]

有用戶不將「已讀」顯示功能用於判斷「是否實際讀了信息」,而是借其確認人際關係中「關心」程度[3]、也有用戶把「已讀功能」本身作為溝通的一部分使用,例如「收到不好回覆的內容或者不爽的信息時會故意設成『已讀』而不回覆」[c][15]。LINE用戶之間也因此出現了「設成已讀」「不設成已讀」等說法[15]

另外,不閱讀信息(不設成「已讀」狀態)也不回覆的行為稱為「未讀放置」(未読放置みどくほうち Midoku hōchi[6][16]、「未讀無視」(未読無視みどくむし Midoku mushi[16][17]、「未讀不回」(未読スルーみどくスルー Midoku Surū[16][18]或「MH」(日語「未読放置」的羅馬字首字母縮寫)[16]。除LINE外,普通的郵件信件)「讀了卻不寫回信」時也有表示成「已讀不回」的情況[19][20]

「已讀」功能

LINE的「已讀功能」最先是在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震災發生後開發並應用[21][22],目的是為方便在災害等不能立刻回覆信息時確認對方的安否[3][10][22]LINE宣傳部門在一次採訪中則稱「LINE服務不是陌生交友工具,而是作為家人、朋友間的通訊工具推出的。為使通訊與實際交談的狀態更為相近,我們加上了用於提示信息已經傳達給對方的已讀功能」[23]。儘管根據Mynavi News日語マイナビニュース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最多人希望LINE取消的功能便是「已讀功能」[24],但LINE仍沒有在未來取消這項功能的計劃[23]。閱讀LINE信息而不設成已讀的方法包括使用專門應用程序(Android的「ちらみ[5][12]iOS的「Unread」[12]),閱讀前開啟設備的「飛行模式[5]等。

LINE的功能手機版本不支持「已讀」顯示。因此,若使用在日本有「加拉帕戈斯手機」之稱的傳統手機日語日本における携帯電話,用戶便不能判斷對方是否已閱讀自己發送的信息[25]

LINE還發布了應用「已讀功能」等系統的商業客戶服務(LINE Business Connect),設想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活用「已讀功能」[26]。另有讚揚稱在視覺聽覺障礙者方面,以前的傳真電子郵件等聯絡手段需要向對方發送「已讀回執」,利用LINE的「已讀功能」後便可省去這一步工作[27]

起源

「已讀不回」「既讀無視」的明確起源時間尚未能考證,但一般認為「既讀無視」一詞出現較早,時期大約在2012至2013年[d]

上文提到「已讀不回」的縮寫是「KS」,該縮寫曾在Inforest日語インフォレスト發行的時尚雜誌日語ファッション雑誌小惡魔ageha》出現,該雜誌2013年8月刊的《age嬢が考案した「新ギャル語」ベスト10」》一文對其進行了介紹[14][29],因此可能起源於稱為「ギャル」的女性群體。LINE用戶中使用此詞語的亦主要是年輕人[4][5]

「已讀不回」的標準

根據日本山形大學准教授日語准教授加納寬子日語加納寛子的說法,在中學生間,「已讀」狀態顯示後約15至30分鐘沒有回覆即屬於「已讀不回」[30];亦有報導稱有不成文規則要求在1-2秒內回覆,也就是所謂的「即回」(即レス[31][32][33]。另一份問卷調查結果則顯示,大約30分鐘至6小時內不回覆即可判斷為「已讀不回」[34]。MMD研究所抽取了部分擁有智能手機的15-49歲男女進行調查,其中對「已讀不回」感到「在意」和「有些在意」的人共計44.3%,「不在意」「不怎麼在意」的人共計49.2%[35]

下文所述,一般而言會認為「比起社會人日語社会人成年人),中學生(青年)對『已讀不回』顯得更加敏感」[6][36],但其他民間調查大多顯示,對「已讀不回」的看法並不一定和性別或年齡掛鉤。一份針對20-39歲LINE用戶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問到了「已讀不回多久後會着急」的問題,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不會着急」[37],另一項調查則稱超過8成社會人男性對「已讀不回」不會在意[38]。除這些調查結果以外,也有報導稱許多中學女生對「已讀不回」不是很在意[39][40],反而40多歲的男性更不喜歡「已讀不回」的行為[39]

社會問題

心理負擔

「已讀功能」具有可讓信息發送方一眼看出對方是否已收到信息的優點[3][5],可以消除「對方是否收到了信息」的擔心。但這個功能也是引發一些孤獨感和不安的原因之一,例如信息發出卻未顯示「已讀」時的「為什麼不看信息」,以及顯示「已讀」但沒有回覆時的「是不是被無視了」一類的感覺。信息接收方也會因此產生「必須儘快回覆」的壓力,因此有報導稱該功能實際上成為了雙方交流時的負擔[3][5][6][9][15][32]

根據JustSystems日語ジャストシステム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約7成受訪者認為「在對方知道自己已讀的情況下,不回覆的話會感覺不好」[6],這些心理負擔帶來的疲憊感通常稱為「LINE疲」(LINE疲れ[1][15][31][41]。上文中提到的閱讀信息但不設成「已讀」的應用程序秘技也因此得到設計和開發[5][6][12]

「依賴」和「欺凌」

「已讀不回」有時會被視為「大問題」[6]或「禁忌[31][33],尤其是在中學生中間。為避免自己「已讀不回」,有人甚至在睡覺、洗澡時手上也離不開智能手機[8][30][31],亦有眾多報導指出「已讀不回」引發了人際關係惡化、欺凌、事件等問題[1][6][30][33][42]

日本總務省情報通信政策研究所日語情報通信政策研究所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高中生平均每日的手機使用時間為161.9分,大大長於其他設備(個人電腦平板電腦),社交媒體中LINE的使用率最高,占到了85.5%[43]。因智能手機使用而減少的時間方面,「學習時間」(40.7%)和「睡眠時間」(34.1%)占到了較高比重,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則是「有空就拿智能機上網」(42.6%)、「感覺自己有網絡依賴」(25%)等回答較多[43]

「已讀不回」引發的欺凌和事件主要為在對方無法使用LINE時故意開始聊天,然後以對方「已讀不回」為由提出絕交日語共同絶交[30],亦或是綁架拘禁「已讀不回」的當事人和有關人員並施加暴行[1][6],也有「已讀不回」的當事人在現實世界中遭他人無視,或是在LINE上受到人身攻擊[42]等先例。

原因和對策

關於「已讀不回」引發的欺凌和事件多發的原因,IT記者高橋曉子認為走上社會的人即使遇上「已讀不回」,通常也會認為對方「工作等太忙而不能回覆」;與之相對的是,中學生們自己「太忙而不能回覆」的情況本身就少,他們會傾向於把「已讀卻不回覆」的行為理解為「故意不回覆,不想回覆」的明確「拒絕」行為,信息發送方和接收方便會在意識上產生「偏差」[6]社會學者土井隆義日語土井隆義指出,「成年人覺得『對方方便的時候回覆就好』,而年輕人覺得經常聯繫才重要」[36]。記者烏賀陽弘道日語烏賀陽弘道則稱原因在於LINE用戶間完全沒有關於「已讀不回怎麼辦」的共識[44]。他認為該問題與上文提到的年齡差引起的問題不同,它是由「是否在使用LINE」的差別帶來的,Twitter的「轉推」功能也有同樣的問題[44]。也有觀點認為這屬於同儕壓力的一種[31][45]

學校地下網站日語学校裏サイト等不同,加入LINE的群組前必須得到成員的許可[42],LINE上進行的聊天屬於日本電氣通信事業法日語電気通信事業法規定的「通信秘密日語通信の秘密」,第三方不能進行監視[33]。針對這些問題,有學校教育委員會日語教育委員会地方自治體日語地方公共団体安排了講授LINE使用方法的課程和講習[2][3][8],也有人提議禁止學生帶手機入校或禁止使用LINE本身[33]愛知縣刈谷市便曾發布通告,從2014年4月起禁止市內中小學生在晚上9時後使用手機,設備在夜間須交由家長保管。該規定以防止使用LINE為目標,目的也包括防止集結在夜間遊蕩,避免打亂生活習慣等[46][47]。此規定在監護人和兒童、學生方面收到了「學習、睡眠時間增加了」「可以防止出問題」等正面回應[48][49],但也有觀點認為LINE上的欺凌不只是在線欺凌,其在多數情況下與發生於現實世界的欺凌也有聯繫,禁止使用手機不是根本解決辦法[30]

日本國外也有使用LINE,但沒有將LINE用作欺凌工具的報告[10]

影響

Quick Facts 外部影片連結 ...
外部影片連結
video icon ソナーポケット『片思い。〜リナリア〜』
B旋律(開始後1分鐘左右)出現了大意為「已讀的信息卻沒有回覆,感到不安」的歌詞[50]YouTube德間日本傳播官方頻道的音樂視頻)。
Close

同類應用

考慮到上述的問題,有的公司開發聊天應用時便以「已讀顯示會給用戶帶來負擔」為由不提供已讀功能[51][52]AppleiOS用消息應用iMessage則可在設置中將已讀功能關閉[53]

音樂

這種「已讀文化」有時也在日本邦樂J-POP)中提及[e]

Sonar Pocket日語ソナーポケット於2013年發售的單曲《單戀。~Linaria~/Start Line!》(片想い。〜リナリア〜/スタートライン!)為例,其導曲中大意為「已讀的信息卻沒有回覆,感到不安」的歌詞引發了關注[50][54][55]。此外,在HKT48於2014年發售的單曲《櫻花,大家一起來品嚐》(Type-A)中,B面收錄了一首名為《已讀無視》(既読スルー)的歌曲,歌詞中也出現了「LINE」字眼[56]

傳統音樂方面,1993年發售的國武萬里日語国武万里尋呼機不響日語ポケベルが鳴らなくて (曲)》等作品以歌詞表現了當時的象徵性通訊方式,有報導認為上方提到的Sonar Pocket的歌曲也屬於這一類作品[50][54][55]

參見

注釋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