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崎恆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岡崎恆子

岡崎恆子(日語:岡崎 恒子おかざき つねこ Okazaki Tsuneko,1933年6月7日),出生名原恆子(日語:原 恒子はら つねこ Hara Tsuneko),日本分子生物學家,現任名古屋大學名譽教授、藤田保健衛生大學講座教授。紫綬褒章文化勳章表彰。

事实速览 岡崎恆子 岡崎 恒子, 出生 ...
岡崎恆子
岡崎 恒子
Thumb
出生 (1933-06-07) 1933年6月7日91歲)
大日本帝國名古屋市
國籍 日本
母校名古屋大學
知名於發現岡崎片段
配偶岡崎令治
獎項中日文化獎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紫綬褒章
文化勳章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分子生物學
機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史丹佛大學
名古屋大學
藤田保健衛生大學
博士導師山田常雄
其他指導者阿瑟·科恩伯格
关闭
事实速览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岡崎 恒子
假名おかざき つねこ
平文式羅馬字Okazaki Tsuneko
关闭

岡崎恆子與他的丈夫岡崎令治,以發現DNA合成前體的短片段「岡崎片段」廣為人知[1]

生平與成就

1933年6月7日,原恆子出生於日本名古屋。曾就讀愛知縣立旭丘高等學校,1953年從名古屋大學理學部生物學科畢業[2],翌年與同學岡崎令治結婚。隨後跟隨丈夫投入發育生物學研究,夫婦兩人同於1960年赴美,至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阿瑟·科恩伯格(195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研究室作博士後研究,其後一同轉至史丹佛大學。1963年返日。1965年擔任名古屋大學助手。

1966年,發現DNA合成前體的短片段「岡崎片段」,並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Sci USA》、冷泉港實驗室的研討會上發表,轟動全球學界[3][4] [5][6]。1976年升任助教授,1983年升任教授。

在教科書中,岡崎片段被譽為「日本分子生物學的金字塔」。 惟其夫岡崎令治已在1975年病逝,無緣角逐諾貝爾獎

榮譽

獎項

岡崎恆子&令治獎

為紀念岡崎夫婦的貢獻,名古屋大學理學部於2015年首度頒發「岡崎恆子&令治獎」(Tsuneko & Reiji Okazaki Award)。獲獎人為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張鋒博士[9]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