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西非内陸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尼日爾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du Niger),通稱尼日(法語:Niger),是西非內陸國家之一,因尼日河而得名,首都尼亞美。東臨乍得,南界尼日利亞、貝寧,西部與布基納法索和馬里毗鄰,北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東北與利比亞交界。邊境總長5,500公里。面積126.76萬平方公里,是西非最大的國家。其土地面積有80%位於撒哈拉沙漠。人口約2,200萬,其中大多數聚居在該國的最南部和西部。尼日爾的首都和最大城市為尼亞美,位於尼日爾西南角。
尼日共和國 République du Niger(法語) | |
---|---|
格言:Fraternité, Travail, Progrès (法語) 「友愛、工作、進步」 | |
國歌:《祖國的榮譽》 L'Honneur de la Patrie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尼亞美 |
官方語言 | 法語 |
官方文字 | 法語 |
族群 | 豪薩族、哲爾馬-桑海族、富拉尼族、圖阿雷格族、卡努里族 |
宗教 | 伊斯蘭教 |
政治體制 | 單一制 軍政府、半總統制 |
法律體系 | 大陸法系 |
國家憲法 | 《尼日爾共和國憲法》 |
政府 | 尼日爾議會 |
阿卜杜拉赫曼·奇亞尼 | |
面積 | |
• 總計 | 1,267,000平方公里(第21名) |
• 水域率 | 0.02% |
人口 | |
• 2019年估計 | 22,840,000(第57名) |
• 密度 | 13/平方公里(第174名) |
GDP(PPP)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374.23億美元[1](第138名) |
• 人均 | 1,434美元[1](第181名) |
GDP(國際匯率)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156.20億美元[1](第141名) |
• 人均 | 598美元[1](第180名) |
貨幣 | 西非法郎(XOF) |
時區 | UTC+1 |
行駛方位 | 靠右行駛 |
電話區號 | +227 |
ISO 3166碼 | NE |
主要節日 | 獨立日(1960年8月3日) |
中央銀行 | 西非國家中央銀行 |
人類發展指數 | ▲0.377[3](第189名) |
互聯網頂級域 | .ne |
自獨立以來,尼日爾人生活在五部憲法和三個時期的軍事統治之下。2010年發生軍事政變後,尼日爾成為一個民主的多黨制國家。[可能過時?]其大多數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幾乎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
尼日的國名取自於西非最大的河流尼日河。該河名字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有種流行說法認為該詞源自圖阿雷格語n'eghirren,,意思是流動之水。[5]
公元8至16世紀,在尼日爾河中上游地區先後出現過三個強大國家:加納帝國、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11至18世紀在乍得湖地區興起了博爾努帝國。加納王國和馬里帝國的統治中心雖然不在尼日爾,但通過貿易往來而對該地區產生了很大影響。而尼日爾的西部和中部都曾經是桑海帝國的一部分。
1897年~1900年被法國佔領,1904年成為法國殖民地(法屬尼日軍管地),1940年代併入法屬西非。
1960年8月3日獨立,哈馬尼·迪奧里成為首任總統。1974年4月,武裝部隊參謀長賽義尼·孔切發動政變奪權。孔切一直掌權至1987年11月去世,由阿里·賽義布繼任。1993年3月,馬哈曼·奧斯曼在該國首次民主總統選舉中勝出,不過他的政府在1996年1月被軍人發動政變推翻。坦賈·馬馬杜在1999年11月當選總統,2004年12月成功連任,後於2010年2月18日被軍隊發動政變推翻。[6]
隨後穆罕默杜·優素福在2011年總統選舉後上台,2021年宣布辭任總統。2021年3月30日晚上至31日,新一任總統穆罕默德·巴祖姆宣誓就職前夕,軍方發動軍事政變,但被挫敗。
曾經實行半總統制。總統為國家元首、行政首腦和武裝部隊統帥,通過兩輪多數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坦賈·馬馬杜曾於2009年提出修改憲法,更改連任限制,引起爭議。
總理為政府首腦,由總統根據議會多數黨團的提名人選任命,對議會負責。
自2023年尼日爾政變後,該國被軍事獨裁統治,尼日爾國家憲法被暫停實施,尼日爾政變軍人領袖奇亞尼,以保衞祖國國家委員會主席之名行使全部司法及行政權力,並以委員會主席奇亞尼為國家元首,代表尼日爾處理國際事務[8]。
尼日領土面積126.7萬平方公里。國土縱橫的範圍,從北緯11°37′延伸到23°33′,經度上東經0°6′伸展到16°。
尼日爾全境地勢呈北高南低。按地形特徵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北部是艾爾高原及周圍群山,地勢較高,海拔700~1,000米。其中位於塔澤爾扎伊特山區的格雷本山海拔1,997米,是尼日爾的最高點。
尼日爾河是最主要的河流,另東部還有一條科馬杜古-約貝河,流入乍得湖。此外還有一些時令河。總體來說,尼日爾水資源較為貧乏。
尼日爾氣候屬於乾旱熱帶性,終年炎熱少雨。平均氣溫攝氏30 °C。雨季從6月到9月,旱季從10月到第二年5月。降水量由西往東逐漸遞減。
2011年估計尼日爾全國人口1574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人。人口主要集中在尼阿美及其周邊地區。人口結構相對年輕,65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的2%。
全國有5個主要部族:豪薩人(佔全國人口56%)、哲爾馬-桑海人(22%)、富拉尼人(8.5%)、圖阿雷格人(8%)和卡努里人(4%)。
尼日爾是一個世俗國家,施行政教分離制度,該制度由2010年的憲法所保障,並且規定未來的修訂不得改變尼日爾是世俗國家的狀態。同時,憲法也保障宗教自由。從10世紀開始廣泛傳播的伊斯蘭教深刻影響了尼日爾的文化和人群。超過9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當中約90%是遜尼派,約5%是什葉派;其餘居民信奉原始宗教、基督教等。
農業是尼日爾最基本的經濟生產部門。但由於長期乾旱,糧食長時間不能自給。畜牧業是尼日爾的經濟支柱之一,在出口貿易中僅次於鈾礦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40%,占外匯收入的50%。此外尼日爾是鈾元素出口國之一,尼日爾的鈾礦發現於1950年代。現已探明儲量為21萬噸,占世界總儲量的11%,居世界第五位。1992年,尼日爾成為僅次於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的世界第四大產鈾國。此外尼日爾的採金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主要產金地是薩米拉(Samira)和利比里(Libiri)。並且尼日爾有比較豐富的磷酸鹽,儲量達12.5億噸,居世界第四位。此外,尼日爾的煤炭和石油資源也比較重要。
尼日爾的發展十分落後,甚至比其他非洲國家還要落後。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17年人類發展指數,尼日爾排行最後,而人均收入亦十分低,在2018年尼日爾人均收入只有約1,200美元(購買力平價)。有超過40%的人口每日生活費低於1.9美元。
尼日行政區劃,全國一級有7個大區(Regions)和1個首都區(capital district),二級36個省(départements)[10],三級265區(communes)。
尼日爾1963年7月7日與中華民國政府建交,1974年7月20日改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交,1992年7月30日尼日爾再同中華民國政府復交四年,直至1996年8月19日尼日爾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二度復交,並與中華民國斷交。
2024年1月2日法國關閉駐尼日爾使館,直至「另行通知」爲止[11]。
尼日2024年8月6日宣布與烏克蘭斷交[12]。
截至2020年2月,尼日爾已與107個國家建交。
多國在尼日爾駐軍打擊薩赫勒地區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法國曾在尼日爾有1,500名軍人[13],美國曾在尼日爾派駐近千名軍人[14],有兩個無人機基地。意大利在尼日爾的駐軍約有300人。歐盟在尼日爾有大約50至100名軍人。[15]
但自尼日總統巴祖姆2023年被軍政府推翻,此後切斷與前殖民國家法國的軍事和外交關係,並撤銷與美國及德國的合作協議[16],故德國聯邦國防軍於2024年8月30日自尼日爾撤軍[17]。
馬里、尼日與布吉納法索三國軍政府代表,在2023年09月16日簽署名為《薩赫勒國家聯盟》協議,宣布三國只要其中一國遭受襲擊,其他兩國就會提供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等各項援助[18]。
《BBC》2024年4月報導,數十名俄羅斯軍官攜帶最先進的防空系統抵達尼日,預計將進行安裝並教導尼日軍隊如何使用。作為雙方政府達成的新協議,尼日軍政府發言人2024年4月12日證實,俄羅斯軍隊正在該國訓練士兵[19]。
尼日爾教育水準十分落後,成人識字率只有16.5%,婦女更僅有7%。
目前尼日爾有兩所大學,一所是尼亞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學,另一所是設在薩伊地區的薩伊伊斯蘭大學。前者是國立大學,後者是伊斯蘭會議組織開設的。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