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葉槭學名Acer kawakamii)為無患子科(原為槭樹科 Aceraceae)楓屬下的一個物種,落葉性喬木,成熟果實具有鐮刀形翅,為臺灣特有種。

Quick Facts 尖葉槭, 科學分類 ...
尖葉槭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無患子目 Sapindales
科: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屬: 楓屬 Acer
種:
尖葉槭 A. kawakamii
二名法
Acer kawakamii
Koidzumi, 1911
Close

形態

落葉喬木,高可達20公尺,枝條纖細,無毛。葉為對生的紙質單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至10公分,寬3至5公分,葉基圓或略心形,葉緣細鋸齒狀,通常不裂至淺3裂,很少明顯3至5裂,先端尾狀漸尖,葉片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單性花,雌雄同株,花序為總狀花序,無毛或被短柔毛,約5公分長。花朵9至10公釐寬,纖細,無毛;萼片5,卵狀披針形,無毛;花瓣5,白色,菱形,波狀緣;花盤厚,淺8裂。雌花的雌蕊有明顯心皮,子房具翅狀構造;花柱長2枚,在基部合生,尖端向下彎曲;退化雄蕊約2公釐。雄花具雄蕊8枚,圍繞花盤生長,花絲約3公釐。成熟翅果黃褐色;翅為鐮刀形,翅長約3公釐,雙翅下緣展開度角120至135度。[1]

分布與棲地

本種為臺灣特有種。主要生長在中央山脈中高海拔之森林中,常在雲霧帶與檜木混生;北部的陽明山區海拔650至900公尺的地區也有自然分布。[2][3][4]

分類

本種於1911年由小泉源一首次命名[5]並於後續的學術文章中補充描述與模式手繪圖,其中未正式指定模式標本,僅說明模式標本採自阿里山的白狗大山(Hakkutisan)溫帶林[6]。依2007年曾千育的研究指出,現存於東京大國大學的選定模式標本(編號:DB No. 01924),較有可能是小泉源一所認定的物種。因為本種形態變異較大,尤其葉形的裂片數量及葉形變化,而被區分為亞種或變種,但因此特徵不易判定,故他建議列為單一種。[7]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