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小丑(evil clown)又被稱為殺手小丑(killer clown),是對傳統喜劇小丑角色的顛覆,通過恐怖元素和黑色幽默,將俏皮的比喻轉而表現得更加令人不安。邪惡小丑的現代原型因1940年DC漫畫角色小丑而流行,並由斯蒂芬·金的《牠》中的潘尼懷斯而再次流行。這個角色可以被視為利用小丑恐懼症(coulrophobia)患者的不安感,即對小丑的恐懼。
起源
邪惡小丑的現代原型起源不明;這個普通角色在19世紀很少出現,比如埃德加·艾倫·坡的《跳蛙》, [1]密蘇里大學羅拉分校的傑克·摩根認為該作品借鑑了14世紀「化妝舞會」上的一個早期事件,在這期間,國王和他的輕浮派對,穿着高度易燃的材料,裝扮成猿猴生物,被火焰點燃並焚毀,在實際情況中,國王僥倖逃脫。」 [2]邪惡的小丑在戲劇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出現在卡圖勒·門德斯 1874 年的作品《塔巴林女人》和魯傑羅·萊昂卡瓦洛的《丑角》(被指控抄襲門德斯的作品)中,這兩部作品都以兇殘的小丑為中心人物。 [3] [4]
20世紀80年代,《國家諷刺報》在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模擬漫畫書,題為《邪惡小丑》,書中有一個名叫小丑弗倫奇的惡毒角色。在那十年裡,美國連環殺手兼強姦犯約翰·韋恩·蓋西在1978年被捕時被稱為小丑殺手,因為人們發現他曾在兒童派對和其他活動中扮演小丑波戈;然而,蓋西實際上並沒有在穿着小丑服裝時犯罪。 [5]
流行音樂中偶爾會出現邪惡小丑的主題。Zal Clemenson是英國搖滾樂隊the Sensational Alex Harvey band的吉他手,在樂隊20世紀70年代的全盛時期,他在舞台上化着黑白小丑式的妝,穿着五顏六色的衣服,而他「快樂、悲傷、快樂」的舉止讓他們的表演充滿了威脅。[6]
邪惡的小丑原型強烈地表現了對恐懼症的固有元素所引起的厭惡感。然而,約瑟夫·杜爾文[7]認為,邪惡小丑的概念在流行文化中擁有獨立的地位,他認為「邪惡小丑的概念及其引發的廣泛敵意是一種文化現象,超越了恐懼症本身」 」。謝菲爾德大學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小丑普遍不受孩子們的喜愛。有些人覺得他們很可怕,很不可知。」 [8] [9]這可能是因為小丑化妝的性質隱藏了他們的臉,使他們變相成為潛在的威脅;正如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的心理學教授所說,幼兒「對熟悉的體型和陌生的面孔非常敏感」。 [10]對小丑的這種天生的厭惡使它們在文學或虛構的背景下發揮作用,因為小丑所感受到的敵對威脅在惡棍角色中是可取的。
研究人員本傑明·拉德福德在 2016 年出版了《壞小丑》 [11] ,被認為是這一現象的專家, [12],縱觀歷史,小丑被視為騙子、傻瓜等等;然而,他們總是掌控一切,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可以逃脫懲罰。在寫《壞小丑》一書時,拉德福德發現職業小丑通常不喜歡壞小丑(或邪惡小丑)的角色。他們把它們視為「桶里的爛蘋果,醜陋的視覺和氣味讓其他人產生懷疑」,不希望鼓勵或傳播庫洛恐懼症。然而,正如拉德福德發現的那樣,壞小丑在歷史上一直存在:哈林、國王的傻瓜和潘趣先生。拉德福德認為,壞小丑有「與時俱進的能力」,現代的壞小丑已經進化成了網絡巨魔。他們可能不穿小丑服裝,但無論如何,他們與人交往是為了自己的娛樂、虐待、調侃和說出他們認為的「真相」,就像宮廷小丑和「小丑」利用「人類弱點」對付受害者一樣。拉德福德表示,儘管壞小丑在電影、電視、音樂、漫畫等媒體中隨處可見,但「好小丑」的數量超過了壞小丑。研究表明,大多數人並不害怕小丑,但實際上很喜歡他們,壞小丑是「例外,而不是規則」 [11]
解釋
邪惡小丑的概念與對小丑的非理性恐懼有關,被稱為「庫爾恐懼症」[來源請求],這是在非正式「恐懼症列表」背景下創造的新詞。 [13]
文化評論家馬克·德里(Mark Dery)在《棉花糖屍檢:解構心理殺手小丑》(他的文化評論《煙火瘋狂:瀕臨邊緣的美國文化》中的一章)中對邪惡小丑的後現代原型進行了理論化。 [14]
追蹤流行文化中瘋狂或偏執小丑的形象,德里分析了連環殺手約翰·韋恩·加西(John Wayne Gacy)的「小丑波戈」角色;新情境主義者卡波尼協會的下流小丑;小丑(因《蝙蝠俠》而出名);R. K.斯隆的怪誕藝術;《小丑》是一部病態搞笑的喜劇,由山貓·戈德斯維特主演;《大上方的瘋狂》中的史酷比幽靈小丑;2007年恐怖喜劇電影《穿越瘋人院》中的小丑霍尼,以及斯蒂芬·金《雨人》中的彭尼懷斯。
德里利用米哈伊爾·巴赫金的狂歡節理論、榮格理論和歷史著作來探討神話和歷史中的愚人形象,以及對信息時代狂喜與恐懼的混合的思考,斷言邪惡的小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象徵。 。在許多美國鬼屋裡,小丑經常被描繪成兇殘的精神病患者。
沃爾夫岡· M ·扎克指出小丑的外表與惡魔和其他地獄生物的文化描繪之間的相似之處,並指出「小丑的白堊色臉幾乎沒有眼睛,嘴巴被放大到了可怕的大小,看起來像死亡的面具」。 [15]
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心理學教授約瑟夫·杜爾文 (Joseph Durwin) 表示,幼兒「對熟悉的體型和陌生的面孔非常敏感」。 [10]研究恐懼症的研究人員認為,恐懼症與恐怖谷效應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16]此外,小丑的行為通常是「越軌的」(反社會行為),可能會造成不安的感覺。 [17]
都市傳說和事件
相關的真實城市中,罪惡的小丑也常被視作幽靈,也稱為「幽靈小丑」。[18]第一例發生於1981年,當時美國麻省的布魯克萊恩(Brookline)的孩子們稱,一群扮成小丑的男子試圖引誘他們上車。[19]恐慌席捲美國中西部和東北部地區。它在1985年的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捲土重來;1991年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20]其後是通過巴西通俗報(Noticias Populares)於1990年報道的故事在巴西出現,再後是1995年在洪都拉斯。此後在伊利諾斯州的芝加哥出現的記錄可以追溯到2008年。[21]關於這種現象的解釋各式各樣,包括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小說《它》和連環殺手約翰·韋恩·蓋西(John Wayne Gacy)的罪行,[22]以及當時人們對撒旦儀式虐待的恐懼所引發的道德恐慌。它也顯示出與哈梅林的花衣魔笛手的相似之處。這個故事和海門派皮爾·比厄的故事很相似。大多數案例報告均是孩子所作,但成人和警官卻沒能確認目擊情況。[23]
2013年,人們多次看到一個被稱為「北安普頓小丑」的角色默默地站在英國小鎮周圍。北安普敦小丑亞歷克斯·鮑威爾(Alex Powell)、埃利奧特·辛普森(Elliot Simpson)和盧克·烏蘭斯基(Luke Ubanski)三位當地電影製作人的作品在外觀上與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It》中的彭尼維斯(Pennywise)相似。[24]儘管有傳言稱小丑可能有刀,但小丑本人通過社交媒體否認了這些傳言。[25]2014年3月,來自意大利佩魯賈的Matteo Moroni,YouTube頻道DM Pranks的所有者,開始打扮成一個殺人小丑,恐嚇毫無戒心的路人,他的視頻獲得了數億的瀏覽量。2014年,法國、美國和德國報道了更多關於邪惡小丑惡作劇者的投訴,這可能是受《美國恐怖故事:畸形秀》的啟發。[26]
2014年,「瓦斯科小丑」在加州引起了社交媒體的關注。這位小丑再次與潘尼懷斯有着相似的相似之處,據透露,社交媒體上的帖子是藝術家的妻子進行的為期一年的攝影項目的一部分。 [27]據報道,加利福尼亞州貝克斯菲爾德出現了「具有威脅性」的小丑,其中一些人還攜帶武器。 [28] 2015年7月,芝加哥當地一處墓地周圍出現了一名「令人毛骨悚然」的小丑,並對墓地里的所有人進行恐嚇。 [29]
2016 年,南卡羅來納州和紐約等地再次爆發了此類目擊事件。 [30] [31]
研究人員本·雷德福 (Ben Radford)寫道,有關邪惡小丑目擊事件的報道數量激增,雷德福表示這很可能是惡作劇者。都市傳說和恐慌可能會造成真正的危險,因為善意的公眾或警察認為威脅存在,但實際上並不存在,因此「臉上畫着惡作劇的人和無辜的旁觀者可能面臨危險」。 [32]
對媒體中邪惡小丑的回應
2014年,美國小丑國際回應了《美國恐怖故事》中對Twisty的描述,以及媒體上普遍存在的邪惡小丑。總裁格倫·科爾伯格說:「好萊塢通過譁眾取寵的方式賺錢。他們可以把任何情況,無論多麼好或多麼純粹,都變成噩夢……我們不支持以任何方式、塑造或形成任何聳人聽聞或增加庫洛恐懼症或『小丑恐懼症』的媒介。」[33]
描述
當代「邪惡小丑」原型發展於20世紀80年代,尤其受到斯蒂芬·金的《It》的普及,可能受到1978年被稱為殺手小丑的連環殺手約翰·韋恩·蓋西的影響。《外太空殺人小丑》是一部1988年的恐怖喜劇。《蝙蝠俠》系列中的小丑角色於1940年推出,現已發展成為流行文化中最知名、最具標誌性的虛構人物之一,在2006年的《巫師》雜誌「有史以來100個最偉大的惡棍」排行榜上名列前茅。[34]儘管1989年在情景喜劇《辛普森一家》中引入的卡通人物小丑克魯斯蒂是一個滑稽、不可怕的小丑,但這個角色揭示了他性格中黑暗的一面。在《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的一集《麗莎的第一句話》(Lisa’s First Word)(1992年)中,孩子們對小丑的恐懼表現為一個非常小的巴特被一張建造不熟練的小丑主題床所創傷,他反覆說出「睡不着,小丑會吃掉我……」這句話激發了埃利斯·庫珀(Alice Cooper)在專輯《龍鎮》(Dragontown)(2001年)中的一首歌,並成為流行語。 [35]
美國說唱二人組瘋狂小丑波塞自 1989 年以來一直在利用這一主題,並啟發了Twiztid和類似的表演,其中許多都出現在Psychopathic Records上。專門討論邪惡小丑和對小丑的恐懼的網站出現於 20 世紀 90 年代末。 [36]
- 小丑,蝙蝠俠的宿敵,其主要特徵是粉筆白的皮膚、翠綠色的頭髮、紅寶石色的嘴唇和(在某些版本中)永久的微笑,有時是永久的諷刺笑容或格拉斯哥微笑,具體取決於改編的角色。 [37]他通常被描繪成一個犯罪策劃者,以及一個虐待狂和兇殘的精神病患者。 [38]該角色還有多個綽號,包括「犯罪小丑王子」。 [39] [40]
- 2014年,安德魯·瓊斯執導的電影《恐懼劇場》由內森·海德扮演兇殘的小丑角色。 [41]
- 1982 年由托比·胡珀 (Tobe Hooper)執導、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製作的電影《惡作劇之鬼》( Poltergeist ) 以及吉爾·凱南 ( Gil Kenan)執導的2015 年同名翻拍版均以一個被附身的小丑娃娃為主角。 [42] [43] [44]
- 跳舞小丑潘尼懷斯 (Pennywise) ,史蒂芬·金1986 年恐怖小說《It》及其改編作品中的主要反派。潘尼懷斯在1990 年的電視迷你劇版本中由蒂姆·庫里 (Tim Curry)飾演,在2017 年的電影改編版及其2019 年的續集中由比爾·斯卡斯加德 ( Bill Skarsgård)飾演。 [45] [46] [47] [48]
- 1988 年的電影《外太空殺手小丑》由奇奧多兄弟執導,以外星邪惡小丑作為故事的對手。 [49] [50]
- 1989 年的電影《小丑屋》由維克多·薩爾瓦編劇和導演,講述了兄弟在自己家中被打扮成小丑的逃跑精神病人襲擊的故事。 [51]
- 職業摔跤中最著名的邪惡小丑形象是「小丑多因克」(Doink the Clown) ,該形象由世界摔跤聯合會職業摔跤手馬特·奧斯本 ( Matt Osborne ) 於 1992 年創立。最初,這個噱頭是一個虐待狂、邪惡的小丑,對粉絲和摔跤手進行殘酷的惡作劇,以自娛自樂,讓他們措手不及;為了幫助這個角色獲得熱度,他在故事情節中與Crush發生了爭執,其中 Doink 在假裝受傷後,用裝滿子彈的假肢偷襲了 Crush。 [52] 1993 年晚些時候,當他變臉時,這個邪惡的小丑花招就被放棄了。
- 違反者是出現在Image Comics出版的Spawn漫畫書中的一個超級惡棍惡魔,通常以「小丑」的形式描繪,一個禿頭、體重過重、臉上塗着藍色顏料的男人。 [53]
- 甜牙, 《扭曲金屬》視頻遊戲系列中的角色。 [54] 《扭曲金屬》( Twisted Metal ,2012)中的「甜牙小丑」是一名戴着精神病小丑面具、頭部燃燒、手持大砍刀的男子。他駕駛着一輛配備武器的冰淇淋車,車頂上也有同樣的小丑臉。
- 小丑傑克是萬聖節恐怖之夜活動的標誌,在佛羅里達環球影城、好萊塢環球影城、新加坡環球影城和日本環球影城舉行慶祝活動。 [55] [56] [57]
- 2009 年BBC喜劇節目Psychoville的主角名叫 Jelly 先生,「他是一位苦澀的鈎手小丑和兒童藝人」。 [58]
- 恐怖電影系列《Killjoy》以惡魔殺手小丑為主要反派。 [59]
- 斯波爾丁船長是一位粗俗的小丑和連環殺手,由席德·黑格在 2003 年羅伯·贊比的電影《千屍之屋》及其 2005 年續集《魔鬼的拒絕》中飾演。 [60]
- 在 2012 年的選集恐怖片《Scary or Die》中,一名毒販在一次生日聚會上被小丑咬傷,他自己也開始變成一名食人小丑。 [61]
- 2012 年的電影《縫針》講述了由羅斯·諾布爾 (Ross Noble)飾演的一個兇殘的生日小丑的故事,他從死里復活,是為了向那些導致他死亡的孩子們報仇。 [62]
- 2013 年的恐怖電影《萬聖節前夜》和 2018 年的電影《恐怖分子》以一位名為「小丑阿特」的殺人小丑為主角。 [63]
- FX 恐怖選集系列劇《美國恐怖故事》使用了兩個邪惡小丑的例子:第一個是第四季《怪胎秀》中的小丑扭曲,他在《邪教》中客串,本季的對手創建了一個兇殘的小丑邪教,以策劃他在政治上的崛起。力量。 [64]
- 2014 年的恐怖電影《小丑》由喬恩·瓦茨 (Jon Watts)執導,伊萊·羅斯 ( Eli Roth)製作,講述了一名男子在發現並穿上小丑服後,被困在一個被稱為「Clöyne」的古代北歐惡魔的詛咒皮膚中的故事。 [65] [66]
- 2017 年電影《目擊事件背後》的靈感來自 2016 年病毒式傳播的小丑目擊事件[67] [68] [69]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