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通過在到期日之前購買專利來利用他人的發明獲利的業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專利流氓又稱專利蟑螂(英語:Patent Troll),用於形容一些積極發動專利侵權訴訟以獲取賠償,卻從沒生產其專利產品的個人或公司。至2008年為止美國是全世界專利糾紛最多的國家之一,其專利訴訟案件超過2400件。而根據美國Patent Freedom調查指出,至2010年4月1日為止,美國有超過325家專利流氓公司,領域大都涉及半導體、軟件應用等。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12月14日) |
惡質的專利流氓有以下特徵:
專利的本意是要刺激知識產業發展,使其他企業創作更創新的設計。
但很多時候,申請專利很多時候都不是為了製作相關的產品,而是為了防止別人使用類似的技術製作相關的產品。例如,製作某產品的方法有很多種,而某公司卻把這些方法全部申請專利,然後只用其中一種方法製作相關產品,其他企業變相無法用任何一種方法來製作他們的產品。
專利流氓成因主要是專利機制上的漏洞,例如一些內容與已有專利相似或重複的專利,或用字空泛卻仍被通過申請的專利,與及已經提交但數量過於龐大而遲遲未能審核的專利申請等等。 根據2004年的數據顯示,一件典型的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在訴訟開始前已經需要花費一百萬美元或以上,而即使勝訴亦需要花上二百五十萬美元或更多。
專利流氓收購專利的主要目的是要以侵犯專利的名義起訴其他科技公司。[1]加上法庭的裁決難以預測與及其巨大的成本及風險導致受害公司皆傾向賠款了事,亦是助長專利流氓的原因之一。
濫用專利導致很多中小企業無法生產自己創作的產品。這些專利會落入大公司手中,加劇大公司的壟斷。以現時的專利,任何人都已經不可能在不侵犯任何專利的情況下生產針對消費者的產品(例如微軟 Windows,其功能、外觀已經侵犯了蘋果 Mac 的很多項專利,之後雙方達成和解)。專利法中的漏洞令某些公司能肆無忌憚地申請專利,不論其合理否。濫用專利的行為在某程度上扼殺了創新,對社會的進步造成負面影響。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