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場(日語:宿場しゅくば Shukuba),也稱宿驛,是舊時日本為了傳驛系統所需而於五街道脇往還上設立的町場,相當於古代的驛站或現代的公路休息站服務區。隨著公路的發達,失去功能的宿場多已不復存在,只有少數仍保存舊貌而轉型為觀光區。以宿場為中心形成的街町稱作宿場町

東海道關宿本陣
浮世繪畫師歌川廣重

概述

宿場的建設遠從奈良時代之前即已開始,近代的宿場則為關原之戰後的江戶時代,在德川家康的指示下進行系統性的規劃整建。首先由最主要的幹道東海道展開,之後擴及中山道甲州街道等。1601年東海道上由品川大津定出了53個宿場,即所謂的東海道五十三次。53個宿場中最後完成的是庄野宿,落成時已是1624年了。宿場的機能一直持續到明治時代,由於路上交通已轉為鐵路運輸,宿場才因而沒落或轉型。

設施

宿場是為了完善傳驛系統而建造的,因此和一般村落不同,有一些特殊的設施。

  • 問屋場:備有政府的驛馬和信差,以便接替與換乘。不足時會向宿場周圍稱為「助鄉」的村莊徵調。
  • 本陣:專供武士、官吏宿泊的場所,常常是指定當地富有人家的宅邸做為本陣。
  • 脇本陣:比本陣次一級的宿泊場所,主要也是供武士、官吏休憩之用,不過有空間時也會提供給一般旅客使用。
  • 高札場:立有告示牌,傳佈幕府政令的場所。
  • 旅籠:一般旅客用的宿泊場所,附餐食。
  • 木賃宿:也是一般旅客用的宿泊場所,但不附餐食,備有炊煮設備供旅客自炊。
  • 茶屋:販賣茶水、簡餐、酒等的餐飲店。
  • 商店
  • 木戶:設在宿場邊緣(見附付近),木戶和木戶之間(見附和見附之間)即是宿場町。

助鄉、本陣、脇本陣等因為具有提供公家勞役的義務性,而且很難從中牟利,所以幕府也會給予這些地方一些特別的恩典以為奉公的回饋,例如地租減免、食米支給、優惠借貸等,這也是幕府為了確保傳驛系統穩定持續的配套措施。

保存情況

一些宿場迄今仍保有明治時期[1]的風貌,日本政府已將其列為文化遺產加以保護或復元。

More information 宿名, 所在街道 ...
宿名 所在街道 所在城鎮 照片
大內宿 會津西街道 福島縣南會津郡下鄉町 Thumb
海野宿 北國街道 長野縣小縣郡東部町 Thumb
奈良井宿 中山道 長野縣塩尻市 Thumb
妻籠宿 中山道 長野縣木曾郡南木曾町 Thumb
關宿 東海道 三重縣龜山市 Thumb
熊川宿 若狹街道 福井縣三方上中郡若狹町 Thumb
平福宿 因幡街道 兵庫縣佐用郡佐用町 Thumb
大原宿 因幡街道 岡山縣美作市 Thumb
智頭宿 因幡街道 鳥取縣八頭郡智頭町 Thumb
木屋瀬宿 長崎街道 福岡縣北九州市八幡西區 Thumb
內野宿 長崎街道 福岡縣飯塚市 Thumb
塩田宿 長崎街道 佐賀縣嬉野市 Thumb
Close

關連項目

外部連結

注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