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宸妃,中國及越南古代皇帝側室的封號中,妃等級中的封號。宸,北極星所在,也就是帝星,因為常用以指宮殿、帝位,也用作帝王代稱。由唐高宗首創,「宸妃」是唐高宗準備賜予自己特別寵愛武昭儀的封號,但後來有沒有正式封她為宸妃並沒有明確記載,不久後武氏被封為皇后。
唐高宗時,後宮制度,在皇后之下設四夫人,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高宗為晉封武則天為正一品妃子,可是當時唐高宗的後宮的四夫人名額己滿,但又不能無故貶去其中一人的封號,因此特意設了宸妃的位號,但宰相韓瑗、來濟出面反對。最終武昭儀是否獲得宸妃的封號,《舊唐書》的表述不一[1][2]。
宋代,宋真宗妃、宋仁宗生母李氏封宸妃(李氏為病危晉封),位列四妃之外。金朝有第四代皇帝完顏亮之妃,蕭宸妃。明朝共有四位妃嬪曾封宸妃,分別為明英宗妃萬宸妃、明憲宗妃邵貴妃、明世宗妃沈皇貴妃及王宸妃。
越南宸妃位號始見於陳朝,陳憲宗陳旺封妃子顯貞公主陳氏為宸妃,後來陳藝宗陳暊又有黎宸妃。後黎朝時期也有宸妃位號,黎太祖黎利有鄭宸妃。
於唐朝,將正一品妃嬪封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設於皇后之下的四夫人漸成定製,由那時開始貴妃成爲了皇后以外後宮地位最尊者。但於唐高宗時,高宗為晉封武則天為正一品妃子,特意設了宸妃的位號,這是宸妃的首次出現。雖然當時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宸妃明確地位及武氏到最後有沒有冊封,但我們可以從字面中可以得知「宸」一字解作北極星所在點,代稱帝王。以代指帝王之字去冊封,其尊貴可見一斑,絕非「貴」一字可以相較。
但也由於宸字代稱帝王,因此較少用為嬪妃封號。
再看宋朝,武媚娘之後再沒出現宸妃一號,直至宋真宗章獻明肅劉皇后將病危的李順容特封為宸妃,宸妃一號再度出現。當時宋朝皇后之下的四夫人仍然循用唐朝的制度,設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並無宸妃。而後來史書也記載,李宸妃其實是宋仁宗的親生母親,只是劉太后死後才大白於天下。劉太后以四夫人以外的正一品封號去封皇帝之親生母親,以宸妃一號去補償李氏隱瞞真相及彰顯其帝母之真實身份,一個貴妃也不能相較的尊貴身份。
金朝皇后之下主要以元妃為尊,其次再到原來的四夫人。到海陵王完顏亮時後宮制度淩亂,唯一出現的宸妃為海陵煬王完顏亮妾蕭氏,於即位之初被封為昭容,後進封淑妃、宸妃。當時完顏亮設置皇妃位號多達十二等:元妃、姝妃、惠妃、宸妃、貴妃、淑妃、麗妃、德妃、昭妃、賢妃、溫妃、柔妃。排序方面可以肯定仍然以元妃為最尊,貴妃則比姝妃、惠妃低,但宸妃和貴妃之間的排序則沒有方法證明(蕭氏於貞元二年由淑妃進封宸妃時,貴妃唐括定哥已於貞元元年被賜死),不過可以肯定宸妃地位相較不甚崇高,比淑妃、麗妃、德妃、昭妃、賢妃、溫妃、柔妃高(金宣宗更改的後宮制度證明淑妃比麗妃高,而淑妃比宸妃低)。
於明朝,後宮制度再沒有四夫人,宸妃的出現亦為歷代最多,有明英宗萬宸妃、明憲宗邵宸妃、明世宗沈宸妃及王宸妃,但這裡的宸妃基本上已經沒有特別意義,而且可以肯定宸妃地位比貴妃低。於明朝妃為一個階級、貴妃為另一個階級,而宸妃只是妃位其中一個產生物。以孝惠皇后為例,她由邵宸妃晉封邵貴妃便是宸妃地位較低的最好的例子。
最後到清朝,清太宗皇太極改後金為大清,封了他五位妻妾,即崇德五宮,分別為清寧宮皇后、關雎宮宸妃、麟趾宮貴妃、衍慶宮淑妃、永福宮莊妃。其中以清寧宮皇后為中宮居首,再到東西兩宮兩位大福晉,宸妃居東宮位列第二,貴妃居西宮位列第三。東宮側福晉淑妃居第四,西宮側福晉莊妃居末。由此明確可見,皇太極把自己最珍愛的海蘭珠封為次於皇后的東宮宸妃,地位高於西宮貴妃,所以於此可以肯定宸妃的崇高地位。此後中國便再無出現過宸妃。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