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業(1664年—1714年),字念功,號藥洲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清朝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宋德宜子,兵部右侍郎宋駿業弟,雲南迤東道宋壽圖父。

生平

來自蘇州長洲宋氏家族。宋德宜第三子,宋駿業弟。嫡母為王禹聲曾孫女、王希(字公晉,號知我,?-1645年1月27日)次女(1627-1668),生母為宋德宜側室、處士許慕峰女(1645-1714)[1]

宋大業為長洲監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科順天鄉試舉人[2],選拔其的考官為秦松齡王汝敬等;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科二甲第九名進士,選拔其的考官為張士甄王鴻緒董訥孫在豐[3][1]。授翰林院庶吉士,受李光地徐乾學王熙等先師賞識提攜。二十六年(1687年)父親宋德宜逝世,與兄弟共同扶父親靈柩回鄉,安葬於唯亭,服闕後又建祠於虎丘。二十九年(1690年)入都謝恩,三十年(1691年)授翰林院編修,參與纂修明史、《詞林典故》等文史典籍編纂。三十一年(1692年)充日講起居注官,三十二年(1693年)夏奉旨任江西鄉試正考官,選拔朱軾等人[4]。三十三年(1694年)冬充《大清一統志》纂修官,三十四年(1695年)任《御定淵鑑類函》纂修官。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親征準噶爾噶爾丹,宋大業自請運輸糧草至漠北前綫,其沿途經歷與昭莫多戰役見聞記入其《北征日記》[5]。凱旋回京後授議敘軍功一等,授文林郎,同年升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巡,賜宋大業文學侍從匾額,同年升翰林院侍講。三十九年(1700年)任殿試讀卷官,舉薦董麒。四十年(1701年)改翰林院侍讀,四十一年(1702年)春與陳廷敬勵廷儀查昇一同入直南書房,在暢春園獲御賜凝遠堂匾額。四十二年(1703年)與長兄宋駿業在蘇州接駕康熙帝第四次南巡,於康熙帝五十大壽時獲封承德郎,同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掌左春坊兼翰林院侍讀,任殿試掌卷官,後奉詔祭祀南嶽,啟建萬壽醮壇[6]。四十三年(1704年)升翰林院侍讀學士,四十五年(1706年)升詹事府詹事,任殿試讀卷官,同年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7][8]。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第六次南巡,宋駿業與宋大業兄弟再次奉命接駕,四十七年(1708年)宋大業再次奉旨祭祀南嶽。後與趙申喬因南嶽修建事務發生互訐,宋大業受責卸職回鄉[9]。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六十萬壽,宋大業入都恭祝,而長兄宋駿業在同年染疾,卒於繪製《萬壽盛典圖》初稿期間。五十三年(1714年)正月宋大業母親許太夫人去世,同年九月宋大業卒於家。宋大業門人朱軾及姊夫陳元龍撰有其行述與墓誌銘[10]納蘭性德有輓詩紀念[11]。宋大業善書法[12],著有《惇行彙編(十四卷)》、《容我軒雜稿》、《蘇州府水利纂》等書[13]

家庭

夫人為彭定求長女;側室黃氏、王氏、杜氏、顧氏、朱氏。有三子:長子宋壽圖、次子宋鳳圖(早逝)及三子宋龍圖。還有四女:長嫁丹徒蔣寅蔣宗元;次嫁顧觀廬顧嘉煜;三嫁陳奕禧長孫陳克復;四嫁王熙王繹曾王克昌第四子)[1]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