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學院獎最佳剪輯獎(英語:Academy Award for Best Film Editing)是一個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年度獎項。多數情況下,能夠得到該獎項提名的電影獲最佳影片獎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從1981年起至今,任何一部最佳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電影都得到了剪輯獎的提名,其中大部分也最終獲得了這個獎項(有約三分之二)[1]總的來說,只有出現在影片主創人員名單上的剪輯師會得到提名(登記在提名名單上),其他的如後備剪輯師、監督剪輯師一般不會被提名。[2]提名名單的確定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剪輯分支進行,2008年時該分支擁有233名成員[1],任何成員可以投票選擇最多5部電影,之後統計獲得票數最多的5部電影將獲得提名參加最終的角逐[2]確定提名影片後,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所有活動或終身會員都可以投票來決定最終勝出的電影。這一程序正好與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剪輯獎相反,後者是先由所有成員投票決定提名影片,再由剪輯分支投票決定最終勝出的作品。[3]
剪輯獎延生於1934年,獎項的名稱曾偶有改動。2008年,獎項定名為「學院獎電影剪輯成就獎」("Academy Award for Achievement in Film Editing")。至今共有四位剪接師各拿下三次獎項:
此外共有兩位導演曾經獲頒獎座,分別為詹姆斯·卡麥隆(以《鐵達尼號》獲獎)和艾方索·柯朗(以《地心引力》獲獎);曾身兼導演且獲最佳影片剪輯獎提名的人包括:大衛·連(以《印度之旅》獲提名)、斯蒂夫·詹姆斯(以《籃球夢》獲提名)、科恩兄弟(以《冰血暴》和《險路勿近》獲提名,且皆化名為羅德里克·傑恩斯)、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以《大藝術家》獲提名)、尚-馬克·瓦利(以《藥命俱樂部》獲提名)。
身兼影片剪輯和音效兩項專業的沃爾特·默奇曾以《英倫情人》拿下最佳影片剪輯獎和最佳音效獎;曾以《大國民》入圍最佳剪輯獎的勞勃·懷斯後來則轉行從事導演工作,包括《西城故事》、《真善美》皆為代表作。
分類 | 姓名 | 次數 | 年代 | 附註 |
---|---|---|---|---|
獲獎最多 | 邁克爾·卡恩 塞爾瑪·斯昆梅克 丹尼爾·曼德爾 拉爾弗·道森 |
3次 3次 3次 3次 |
1998 2006 1960 1938 |
7次提名 7次提名 5次提名 4次提名 |
提名最多 | 邁克爾·卡恩 | 8次 | 2012 | 共3次獲獎 |
從未獲獎者中提名最多 | 格瑞·漢伯林 弗雷德里克·克魯特森 |
6次 | 1996 1963 |
已退休 1964年去世 |
以上數據來源於學院獎官方網站數據庫。[4]
獲獎影片在最上方一行用加粗字體顯示[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