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南天星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孔雀座是位於南半天球的一個星座,人們用拉丁語的「孔雀」(Pavo)為這個星座命名。 它是由彼得勒斯·普朗修斯從荷蘭人彼得·德克斯宗·凱澤和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的1595-1597年的觀測資料中構想出來的12個星座之一。孔雀座最早出現在一個1598年出版的渾天儀中,這個渾天儀於1598年由彼得勒斯與約道庫斯·洪第烏斯在阿姆斯特丹出版。後來約翰·拜耳把孔雀座繪製在1603年出版的星圖集——「測天圖」中。1756年探險家、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用拜耳命名法為孔雀座內的星星命名。 孔雀座與天鶴座,鳳凰座和杜鵑座被合稱為「南方的小鳥」。
孔雀座最亮的星星,孔雀十一,又被稱為孔雀星。它出現在天空上的樣子是一顆藍白的星星,亮度有1.91視星等。但實際上孔雀星是兩顆恆星圍繞彼此公轉的分光雙星系統。孔雀六是距離太陽不遠的一個類太陽恆星,距離大約有19.9光年。在孔雀座中有六個星系已經找到了主行星,例如 HD 181433 內有超級地球和有證據表明 HD 172555 在過去幾千年內曾經發生過一個重大的星際碰撞。孔雀座還包含 NGC 6752 ,這是天空中第三亮的球狀星雲,還有與銀河系十分相似的一個螺旋星雲 NGC 6744,不過它比銀河系大兩倍。 孔雀座是一個每年都會出現流星雨的星座。
孔雀座是荷蘭天文學家彼得勒斯·普朗修斯通過荷蘭探險家彼得·德克斯宗·凱澤和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的觀測資料所確立的十二個南天星座之一。他們兩人曾經參加荷蘭首次的貿易遠征,航行駛向東印度。孔雀座首次出現在一個直徑 35 cm(14英寸)的天球儀上。天球儀由彼得勒斯·普朗修斯與約道庫斯·洪第烏斯於 1598 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
第一個描繪出孔雀座的星圖集是德國製圖師約翰·拜耳於1603年製作的測天圖。[1] De Houtman 在同年按照德文名:"De Pauww"(意為孔雀)將其納入到他的南天星目錄中。[2]
孔雀座與鄰近的鳳凰座,天鶴座和杜鵑座一起被合稱為「南方的小鳥」。[3]
這個星座還有一個拉丁文的別名:「Junonia Avis」[4]
根據國家空間研究所的前任執行董事長 Mark chartrand 所言,普朗修斯 (Planicus) 可能並不是第一個把這幾顆星星命名為孔雀座的人。他說:「在希臘神話中現代的孔雀座被稱為阿爾戈(Argo 或者 Arugus),就是建造阿爾戈號的阿爾戈。他被天后朱諾變為一隻孔雀並把他和阿爾戈號一起放置在天空中。[5][6]事實上,在希臘「孔雀 」象徵着「星空」[7],而且天后赫拉相信駕駛着孔雀所拉的戰車能夠直通天堂。[8]
「孔雀」與「阿爾戈斯」這兩個名字在另一個神話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希臘神話中,伊俄(Io)是阿爾戈斯地區(Argos)的一位美麗動人的公主,宙斯貪戀她的美色並展開追求。宙斯把她變成一隻小母牛以矇騙他的妻子兼姐姐赫拉(Hera),然後和她交配。然而赫拉看穿了宙斯的伎倆,隨即向宙斯索要那隻小母牛作為禮物。宙斯不能回絕這個合乎情理的請求,不情願地把這隻小母牛送給了赫拉。赫拉隨即把這隻小母牛驅逐,並派有一百隻眼的百眼巨人(阿爾戈斯)去看守懷孕中的伊俄,不讓宙斯接近她。與此同時,宙斯懇求荷米斯去拯救伊俄,荷米斯用音樂令百眼巨人陷入沉睡,然後把他殺死。赫拉後來把阿爾戈斯的眼睛裝飾在她最喜愛的鳥類——孔雀的尾巴上,以向他的致敬。[9][10]
在奧維德的《變形記》中,有關阿爾戈斯的死亡的敘述中也包含一個明確的天文引證: 「阿爾古斯,你倒下了;你那些眼睛裏原有的光芒都熄滅了,你的一百隻眼睛都浸沒在同一的黑暗之中。朱諾取下這些眼珠,用來放在她的愛鳥(孔雀)的尾巴上,在尾巴上嵌滿了星光燦爛的珠寶。」[11]
如今很難確定,當荷蘭天文學家構想出孔雀座的時候是否有聯想到希臘神話。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這個星座與其他十一個南天星座一樣,是普朗修斯通過 Keyser 與 De Houtman 的觀測資料來提出的。
居住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瓦達曼人把孔雀座與附近的天壇座一起看作一隻狐蝠。
孔雀座北面毗連望遠鏡座,西面連接天燕座,天壇座,南面與南極座相連,東北面與印第安座相連。星座面積 378 平方度,在國際天文聯合會認可的88個星座中面積排行第44,覆蓋 0.916 %的天空。[12]星座都有一個有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認可的三個字母的縮寫名稱,孔雀座是「Pav」。[13]孔雀座的正式邊界由尤金·德爾波特在1930年劃定,用10段線條畫成一個多邊形。在赤道坐標系統中,這個星座位於赤經 18h10.4m 與 21h32.4m 之間,而赤緯則位於在 -56.59 度與 -74.99 度之間。[14]。作為一個接近南天極的南天星座,在北半球中,北緯30度以北的地方就無法看到它了,因為此時它已經是位於地平線以下。而位於南半球南緯50度以南的地方,這個星座則不會沒入地平線以下,成為一個拱極星座。[15]在澳大利亞,孔雀座的一部分也被看作一個「平底鍋」,航行時可以用來指向南天極導航。[16]
儘管拜耳已經把孔雀座描繪在他的星位圖中,但他並沒有為孔雀座中的星星用拜耳命名法命名。法國探險家,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於1756年用希臘字母Alpha至Omega為其編號,但沒有為Psi與Xi指派名稱,而且把非常相近的兩顆星星 Mu 與 Phi Pavonis 當作一顆星星去命名。1879年,美國天文學家本傑明·阿普索普·古爾德把其中一顆星星命名為Xi Pavonis,因為他覺得以這顆星星的亮度是應該為其進行命名的,而 Chi Pavonis 由於太暗淡而被除名。[17]
孔雀星是這個星座最亮的一顆星星,在位於孔雀座的北面,與望遠鏡座相接[15]Its proper name—Peacock—is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onstellation's name.[12]。孔雀星名為「Alpha Pavonis」,專有名稱為「Peacock」(意為孔雀,所以又叫做孔雀星)。「Peacock」一詞是「Pavo」的英語譯名,1930年末由英王陛下航海年曆辦公室指派,原因是英國皇家海軍主張每一顆亮星都應該要有一個專有名稱,而當時這顆星還未曾有。[18]孔雀星的亮度有 1.91 視星等,在恆星光譜上為 B21V[19],它其實是一個分光雙星系統,兩顆星星估計相距大約 0.21 個天文單位,和水星到太陽的距離的一半差不多[20]。兩顆星星相互環繞一圈僅需要 11 天 18 個小時。[15]這顆星星座落於地球的180光年以外。[20]
孔雀座β(Beta Pavionis)的亮度為 3.43 視星等,是這個星座裡第二亮的星星。它是一顆光譜型為A7III的白巨星[21],核心內的氫已經全部耗盡,離開了恆星的主序帶,並且在經過膨脹之後經已冷卻。它距離太陽系大約135光年。[22]
孔雀座β以西不遠的是孔雀六,它是一顆類太陽恆星,但演化得比太陽更進一步[15];它是一顆光譜形為G8IV的黃色次巨星,亮度為 3.56 視星等,距離地球 19.9 光年[23]。孔雀座β以東位居孔雀座與印第安座的邊界的星星是孔雀座γ,比孔雀六更暗,是一顆亮度為 4.22 視星等,光譜形為 F9V 的類太陽恆星,距離地球 30 光年。[24]其他一些位於孔雀座附近的星星更為暗淡,例如:SCR 1845-6357(離孔雀座最近的星星)是一顆亮度 17.4 視星等的聯星,由一顆紅矮星作為主星,與一顆褐矮星作為伴星而構成,伴星距離主星紅矮星 12.6 光年。而 Gliese 693 是一顆紅矮星,亮度 10.79 視星等,距離地球19光年遠。[25]
孔雀座當中包含幾個璀璨的變星。孔雀座λ(Lambda)是一顆璀璨的不規則變星,亮度在 3.4 至 4.4 之間變化,可以用肉眼直接觀測。它被歸類為類仙后座γ,或者說是殼層星[26],光譜型為B2II-IIIe,它與地球相隔1430光年。[27]而孔雀座κ是一顆室女座W型變星——第二型造父變星的一個子類。[26]它的變化周期為9天,亮度在 3.91 至 4.78 之間變化。它是一顆黃白色超巨星,脈衝變動光譜類型 F5I-II 與 G5I-II 兩者之間。[28]NU 與 V Pavonis 都是脈動半規則變星,都是紅巨星。NU 的光譜型是M6III,亮度變化範圍在 4.9 至 5.3 視星等之間[29],而 V Pavonis 亮度變化範圍在 6.3 至 8.2 之間,它同時有兩個變化周期,一個是以255.4日為一個周期,另一個是以3735日為一個周期。[26]V Pavonis 是一顆顏色為紅色的碳星[note 1],光譜型為C6.4(Nb)。[26][30]
在孔雀座的西面作為孔雀的「尾巴」的是孔雀η和孔雀座ξ。[31] 孔雀η的亮度有 3.6 視星等,是一顆耀眼的橙巨星,光譜型為K2II,與地球相隔大約350光年。[32]孔雀座ξ是一個聯星系統,用小型望遠鏡觀測就可以看到一顆明亮的橙色星星與它的白色伴星。[26]。與地球相隔大約470光年,亮度為 4.38 視星等。[33]孔雀座AR是一顆較暗但有研究價值的食雙星。它由一顆紅巨星與一顆小一些但溫度更高的伴星組成,與地球相隔大約 18,000 光年。它有一些特徵顯示出它是一個激變變星,它的一小部分很有可能正在形成一個吸積盤。[34]這顆星星的亮度的變化範圍介乎 7.4 至 13.6 視星等之間,以605日為一個周期。[35]
有六顆星星已經確定了它們所屬的行星系。橙色的星星HD 181433的行星系統中已經找出了3顆行星,軌道較近的一顆是超級地球,它的軌道週期為 9.4 日。還有兩顆軌道較遠的氣態行星,軌道週期分別是 2.6 年與 6 元。[36] HD 19605和HD 175167是光譜類型為G類的類太陽恆星,HD 190984是一顆光譜類型為F類主序星,也是類太陽恆星,大小比太陽稍微大一點,溫度也更高;這三顆恆星的行星系統中都有一顆氣態行星。[37][38][39] HD 172555是一顆年輕的白色的光譜類型是A類的主序星,它的行星系統中有兩顆行星,在過去幾千年期間似乎出現過一次嚴重的撞擊。根據光譜分析(Spectrographic),顯示在行星系統內有大量的二氧化硅氣體,這表明撞擊事件中較小的一顆至少有月球那麼大,它已經在撞擊中被摧毀了。而較大的那一顆至少有水星那麼大,在撞擊中也受到了十分嚴重的破壞。這項證據由NASA的史匹哲望遠鏡發現。[40]
孔雀座的深空天體有NGC 6752,它是天空中第三亮的球狀星團,比它更亮的是位於杜鵑座的杜鵑座47與奧米茄星團。估計它距離地球約100光年,包含大約10萬顆恆星。[41] 位於它的南面距離大約3°的是NGC 6744,一個距離地球大約3千萬光年與銀河系相像的旋渦星雲,但它的直徑是銀河系的兩倍。[42] 2005年的時候在這個星雲裡曾經發現一顆Ic型超新星[43], 被命名為sn2005at,最亮的時候曾經有 16.8 視星等[44]。 矮星系IC 4662位於孔雀η的東北面[26],亮度為 11.62 視星等[45]。 距離地球 8 百萬光年的它,有幾個區域形成了大量的行星,即有星暴現象發生。[46] IC 4965亮度為 14 視星等,位於孔雀星以西,距離它 1.7°。它是沙普利超星團中心的一部分。[31]
孔雀座有兩個流星雨輻射點,每年都會有流星雨,分別是Delta Pavonids與August Pavonids。流星雨通常出現在3月5日到4月8日之間,在4月5號和6號達至高峰。Dlta Pavonids輻射點的流星雨被認為與彗星格里格·梅利什(Grigg-Mellish)有關。來自澳大利亞帕斯的邁克爾布哈吉亞爾發現了這群流星雨[47],他在1969年至1980年之間觀測了6次[48]。August Pavonids輻射點的流星雨被認為與哈雷型彗星(P/1991 L3)相關。[4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