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鴻澤
美國數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生平
出生於台灣。1981年姚鴻澤在國立台灣大學數學系獲學士學位,1987年於普林斯頓大學獲博士學位。1988年加入紐約大學任教授,1994年在該校科朗數學研究所任全職教授;2003年在斯坦福大學任教授,然後於2005年在哈佛大學任教授。他在1987至1988年,1991年至1992年和2003年都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一員,並於2013-14擔任資深訪問學者。
哈佛大學藝術及科學院院長柯偉林教授曾說:「姚教授是數學物理領域之先鋒,對機率、隨機過程、非平衡態、統計物理及量子力學有重大貢獻,提供重大的研究觀念及方法。」
榮譽
- Eisenbud Prize for Mathematics & Physic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7 [1]
- 交通大學名譽博士, 2013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3 [2]
- 美國數學協會會士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2
- Simons Investigator Awa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2 [3]
- 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1
- 中研院院士, 2002
- 晨興數學獎 (Morningside Med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01 [4]
- 麥克阿瑟獎, 2000 [5] (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主編
- Packard Foundation Fellowshi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991
- 艾爾弗·斯隆基金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1991
- 龐加萊獎 (Henri Poincaré Prize[永久失效連結]), 1990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