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可·吉貝絲(英語:Nicole Gibbs,1993年3月3日—)是一位美國網球選手。
國家/地區 | 美國 |
---|---|
出生 | 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 1993年3月3日
身高 | 5英尺6英寸(1.68公尺) |
職業獎金 | $729,596 |
單打成績 | |
職業戰績 | 181–126 |
冠軍頭銜 | WTA:0、ITF:4 |
最高排名 | 71(2016年4月4日) |
現今排名 | 72(2016年7月14日) |
大滿貫單打成績 | |
澳網 | 第三輪(2017年) |
法網 | 第一輪(2015、2016年) |
溫網 | 第一輪(2015、2016年) |
美網 | 第三輪(2014年) |
雙打成績 | |
職業戰績 | 39–44 |
冠軍頭銜 | WTA:0、ITF:3 |
最高排名 | 121(2016年4月4日) |
現今排名 | 127(2016年7月14日) |
大滿貫雙打成績 | |
澳網 | 第一輪(2017年) |
法網 | 第一輪(2016年) |
溫網 | 第一輪(2016年) |
美網 | 第三輪(2016年) |
大滿貫混雙成績 | |
美網 | 八強(2016年) |
最近更新日期:2016年7月14日 |
吉貝絲曾在ITF巡迴賽贏得四座單打冠軍和三座雙打冠軍。2016年4月4日,她的單打名次達到最佳的世界排名第71名,雙打排名達到第121名。
早期生涯
吉貝絲在從史丹佛大學畢業前,擔任史丹佛女子網球隊的一號單打及雙打。[1]
吉貝絲在二年級時,贏得了2012年的NCAA女子網球錦標賽單打及雙打冠軍。[2][3]在她擊敗隊友瑪洛里·柏德特後,成為了為該校贏得第15座單打冠軍(13座NCAA、2座AIAW)的選手。[4]一小時後,吉貝絲與柏德特拋開身心理的疲憊,從喬治亞大學的娜嘉·吉爾克里斯特(Nadja Gilchrist)和卡莉·古莉克森的手中奪下雙打冠軍。吉貝絲也成為繼1985年史丹佛的琳達·蓋茨(Linda Gates)和1995年UCLA的凱莉·菲柏斯(Keri Phebus)後,第三位單季在NCAA取得雙料冠軍的選手。[3]傳統上,NCAA冠軍若為美國人,將會獲得美國網球公開賽的外卡資格。[5]此次的錦標賽比賽對史丹佛女子網球隊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天。這是NCAA男子或女子網球歷史上,首度隊友在單打決賽對陣,接著在隨後的雙打比賽又成為搭檔。[3]
另外,她也獲頒2011-12年度的本田體育獎,[6]本田體育獎是每年頒發給國家大學體育協會認可體育項目中,12校頂尖女子運動員的獎項。她也被大學女子體育獎(Collegiate Women Sports Awards)計畫選為全國頂尖的青少年女子網球選手。[7]
吉貝絲獲選為2012年太平洋十二校聯盟的年度最佳球員,也入選了全Pac-12第一隊。[8]她在該年取得41勝5敗的單打成績,而在雙打方面,則是21勝2敗。[1]她以17連勝的紀錄結束了該年的賽季,並贏得另外兩座單打冠軍,分別是10月的ITA西北區錦標賽(ITA Northwest Regional Championships)及4月的太平洋十二校聯盟錦標賽(Pac-12 Championships)。[9]
身為2012-13年度本田獎的得主,[6]吉貝絲入選年度大學女子運動員(Collegiate Woman Athlete of the Year)及2013年本田盃(Honda Cup)。[10]
職業生涯
吉貝絲曾參加過許多的WTA頂級賽的資格賽,她在2009年洛杉磯網球公開賽及2010和2011年史丹佛網球公開賽(Stanford Open)的資格賽皆拿下每一輪,2012年西南公開賽則在第一輪止步,在2012年紐哈芬網球公開賽拿下三輪並從資格賽中晉級,隨後在正選賽第二輪敗給了佩特拉·克維托娃。[11][12]她也曾在2009至2011年三度打進美國公開賽資格賽,且在2010年贏得第一輪賽事。
除了紐哈芬公開賽的資格賽晉級以外,吉貝絲在2012年也進入了包括三場WTA頂級賽、[11]第二輪敗給小威廉絲的史丹佛公開賽,[13]以及在第一輪敗給阿莉澤·科內特的美國公開賽的正選賽。[14]
吉貝絲與薩姆·奎里搭檔出戰201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混合雙打比賽後,又於2011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女子雙打比賽與勞倫·戴維斯搭檔。最終,以6-4、6-1直落二輸給來自德國的尤莉亞·戈格斯及安德烈婭·佩特科維奇。[15]
吉貝絲在2014年美國公開賽贏得她的首場大滿貫正選賽賽事勝利。接著,她在第二輪擊敗23號種子安娜斯塔西亞·帕夫柳琴科娃,[16]但在第三輪不敵另一位種子球員弗拉維婭·佩內塔。吉貝絲在2015年贏得她的首場澳洲網球公開賽正選賽比賽冠軍,並在第二輪止步。[17]
ITF決賽(7-8)
|
|
結果 | 次數 | 日期 | 比賽地點 | 場地 | 對手 | 比分 |
---|---|---|---|---|---|---|
冠軍 | 1. | 2007年11月26日 | 墨西哥墨西哥城 | 硬地 | 瑪麗亞·費爾南達·阿爾瓦雷斯·特蘭 | 7–5、6–3 |
亞軍 | 1. | 2011年6月28日 | 美國水牛城 | 泥地 | 勞倫·戴維斯 | 7–5、2–6、4–6 |
冠軍 | 2. | 2012年7月2日 | 美國丹佛 | 硬地 | 朱莉·科恩 | 6–2、3–6、6–4 |
亞軍 | 2. | 2013年2月11日 | 美國蘭喬聖達菲 | 硬地 | 麥迪遜·布倫格爾 | 1–6、4–6 |
冠軍 | 3. | 2013年7月8日 | 美國雅基馬 | 硬地 | 伊萬娜·莉斯亞克 | 6–1、6–4 |
亞軍 | 3. | 2014年3月17日 | 美國因尼斯布魯克 | 泥地 | 格蕾絲·米恩 | 5–7、0–6 |
冠軍 | 4. | 2014年7月14日 | 美國卡森 | 硬地 | 梅蘭妮·歐丁 | 6–4、6–4 |
亞軍 | 4. | 2014年7月21日 | 美國萊辛頓 | 硬地 | 麥迪遜·布倫格爾 | 3–6、4–6 |
亞軍 | 5. | 2015年10月11日 | 美國柯克蘭 | 硬地 | 曼迪·米內娜 | 6–2、5–7、2–6 |
亞軍 | 6. | 2015年11月8日 | 美國韋科 | 硬地 | 維多莉亞·格魯比奇 | 2–6、1–6 |
|
|
結果 | 次數 | 日期 | 比賽地點 | 場地 | 搭檔 | 對手 | 比分 |
---|---|---|---|---|---|---|---|
冠軍 | 1. | 2010年5月10日 | 美國羅里 | 泥地 | 克莉絲蒂·安 | 亞歷珊德拉·穆勒 阿莎·羅兒 |
6–3、6–2 |
亞軍 | 1. | 2012年7月2日 | 美國丹佛 | 硬地 | 勞倫·恩布里 | 瑪麗-夏娃·佩爾蒂埃 謝爾比·羅傑斯 |
3–6、6–3、[10–12] |
亞軍 | 2. | 2013年4月22日 | 美國夏律第鎮 | 泥地 | 謝爾比·羅傑斯 | 妮可拉·斯萊特 可可·范德維奇 |
3–6、6–7(4–7) |
冠軍 | 2. | 2015年9月28日 | 美國拉斯維加斯 | 硬地 | 茱莉亞·保莎娜 | 寶拉·克里斯蒂娜·貢薩爾維斯 薩娜茲·馬蘭德 |
6–3、6–4 |
冠軍 | 3. | 2015年11月7日 | 美國韋科 | 硬地 | 金久慈 | 茱莉亞·葛露希蔻 麗貝卡·彼得森 |
6–4、6–4 |
大滿貫戰績年表
- 指引:
W | F | SF | QF | #R | RR | LQ (Q#) | A | P | Z# | PO | SF-B | F-S | G | NMS | NH | NQ |
W:冠軍;F:亞軍;SF:四強;QF:八強;#R:前四輪;RR:小組賽;LQ:止步資格賽;A:缺席;P:比賽延期;Z#:戴維斯杯/聯合會杯組別賽(#表示級別);PO:參與戴維斯盃/聯合會杯附加賽;SF-B:奧運會銅牌;F-S:奧運會銀牌;G:奧運會金牌;NMS:非ATP1000大師賽系列;NH:該賽事本年度未舉行;NQ:未入圍。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